“這一次詩會,就是皇上想考校一下你們京城才子的才華。”
“所以,盡情的展現你們的才華吧!”
這樣的規則,讓所有人都意外。
對題目的限定,也只有一個端午節。
寫端午節那是必須要的。
算是考驗一下參賽者的基本功。
除此之外,就沒有任何的限制了。
寫完了關于端午節的詩詞之后,就可以隨意的發揮,將自己以前的作品拿出來也沒有問題。
不限題,不限韻,不限體裁,不限數量。
這也未免太自由了一些。
自由得大家一時間都不知道要這么多自由做什么用。
很多人心里都生出這樣一個感慨——看來,皇帝真的是想看到優秀的詩詞出現在這一次詩會上。
眾所周知,命題作文是最難的。
自由發揮,才能夠最好的發揮出一個人的真實水平。
現在就是給了他們自由發揮的機會。
崔侍郎讓人點上一炷高高的香,說道:
“時間以這炷香為準,香燒完時,不管有沒有寫完,都會收卷。”
“我這里就不多說了,你們珍惜時間,開始吧!”
這話說完,那些參加詩會的人提起毛筆就開始在紙上寫了起來。
每一個人的桌子上面都有一疊白紙,還有兩個卷軸。
白紙是用來打草稿的,定稿了就可以用正楷工工整整的謄寫到卷軸上面。
卷軸展開,足有一米多長,可以寫很多的內容。
旁邊侍立的道童,除了監督之外,還負責給他們磨墨。
這也能夠最大程度的節省他們的時間。
柳青展開一個卷軸,提起了筆,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姓名、年齡和住址。
草稿什么的,不需要。
前輩早已經給他定了稿。
他自己也不具備改稿的能力。
一般人都會先寫詩詞,然后再留下自己的信息。
他先寫這些東西,是要鎮定一下,壓抑自己心中的狂喜。
這樣的規則,他覺得對自己簡直太有利了!
別人可以因為這樣的規則,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華,他卻可以因為這樣的規則進行的抄襲古代中國歷代前賢的才華結晶。
不限題目,不限體裁,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那還不將那些千古流傳的名篇都給抄下來?
在這樣的規則之下,其余的參賽者在他心中已經變成了一堆螻蟻。
——我一個人身藏著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結晶,你們怎么跟我比?
填完自己的身份信息,然后,寫上了一首昨天練習了幾遍的關于端午節的詩。
這個是必須要寫的。
他選擇的抄襲目標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首端午詩: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