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見皇帝發火了,便苦著一張臉說道:
“皇上,臣也知道應該要撥款,可現在戶部委實拿這筆錢不出來,臣也不會變戲法,變不出這筆錢來。”
兵部尚書道:“戶部掌著天下稅賦收入,一年有幾千萬兩白銀的國庫收入,擠一擠不就擠出來了嗎?”
戶部尚書冷笑:“林大人說得如此輕巧,要不這戶部尚書讓你來當,你來將那幾百萬白銀的物資拿出來?”
然后又對慶熙皇帝說道:“皇上,現在國庫支出已經捉襟見肘,本月京城官吏的俸祿還得等南方鹽稅遞解過來才能發放。不是臣不知道輕重緩急,實在是變不出這筆錢來。皇上一定要戶部拿出這筆錢來,臣無能,只能請皇上另請高明,臣愿意退位讓賢。”
他說出這樣的話來,戶部跟著他的那些人也都附和:
“臣等無能,愿退位讓賢,請皇上另請高明。”
柳青勃然變色:“卿等這是要拿辭官來威脅朕嗎?”
戶部尚書連忙脫了頭上的官帽子,跪伏在地:
“臣不敢!只是國庫空虛,臣等實在拿不出那筆錢來。”
他手下那些官員也都脫了官帽跪在了他的身后。
態度很明確——官可以不做,這錢絕對是不會拿出來的。
柳青皺起了眉頭。
翻閱慶熙皇帝的記憶,不難發現這些年國庫確實一直都處在虧空之中,很多次連官員的俸祿都延期發放,甚至還會打折扣,部分給實物和銀錢,部分給寶鈔——也就是紙。
這個玩意兒應該是朱允炆朱圣人帶過來的,畢竟他爺爺喜歡干這樣的事情。
由于幾次大規模的增發,寶鈔已經毫無信用可以,除了生火或者擦屁股,好像沒有別的作用了。
民間是不認這玩意兒的,拿著這樣的紙根本就買不到任何東西。
一般情況下,朝廷不會發這種東西。
只有財政困難的時候,才會拿這個抵官吏的俸祿。
嚴重的時候,紙的比例占到六成,讓那些官吏怨聲載道。
戶部尚書這樣的態度,看起來拿這幾百萬兩白銀出來應該也挺困難的。
“國家真的窮到這個地步了嗎?”
他心里想著。
但又感覺不像。
雖然這具身體的原主人只是一個不受寵的庶子,但是就他十幾年的生活經歷可以看得出來,至少那些當官的日子過得都挺富足的,也聽說過一些千金買笑的故事,不像這么窮的樣子。
看來跟明朝末年的情況差不多,國庫拿不出銀子來,老百姓吃不上飯,然而那些大地主們富足得很,讓偌大一個國家都淪入異族之手。
現在戶部掌管的國庫收入比明朝后期一年幾百萬兩的水平要高出十來倍,看上去挺不錯的,可是明朝國庫收入低,那是因為大部分稅賦都歸地方所有,地方上也承擔了相應的支出。
而大虞的情況是,財政上面的支出基本上都是由戶部來掌握,收入固然要高,開支也要大,情況好不到哪里去。
弄不好,明朝末年的情況,還會在這個世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