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不管生活處境有多困難,只要能有口飯吃,就不會想著去作死。
他們不只是有口飯吃,還能夠吃上飽飯,甚至比他們在家里時候吃的還要好一些。
不過干活挺累就是了。
從知硯的敘述中,柳青還發現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知硯的觀察很仔細,有些視角是他平時都沒有注意過的。
“這孩子可以!有舞臺的話,他會成為一個耀眼的角色。”
他心里這樣想著。
現在知硯還小,也就只能當一下書童,等以后他年紀大一些,可以考慮讓他掌握一些實權,磨礪一下,看能不能成為棟梁之材。
第二天上午,柳青去了工地,中午的時候還在那里和礦工們在一起吃了一頓飯,順便也讓新來的那些礦工看一看他這個總管是多么的平易近人,刷一波親和度。
下午,回到莊院,和賀元以及內宮監帶過來的一些技術骨干談了一下午。
談的就是未來的礦場的建設。
這些天,他對未來的礦場怎樣開工建設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框架,只不過沒有提出來。
在自己的權威還不夠大的情況下,提出一些和這個世界原有規則不一樣的東西,容易受到反對,會進一步的消解他的權威。
這一次回京城,借著接受慶熙皇帝的召見,狠狠的刷了一波存在感,震懾到了很多人。
他覺得是時候提出自己的主張了。
現在都還沒有開始挖礦,更談不上煉鋼鐵。
可是現在不做好準備,等到開工之后再改計劃,那就要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他掌握著一些對這個世界而言比較先進的技術,而這些天去工地考察,和內宮監帶過來的那些技術人員交流,也明白了這個世界的煉鐵技術是個什么樣子的。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他弄出來了一整套的計劃。
煉鋼爐、煉鐵爐的生產制造,還有焦炭的生產制造,圖紙都弄出來了。
挖礦以及粉碎礦石上面,也有一些自己的設計,可以適當的節省人力,還能夠增強安全上面的防護。
山上有水,也可以筑壩引水,用水力來作為動力,做一些人力不能企及的事情。
還有在整體的規劃上,哪里屬于生活區域,哪里屬于堆放煤炭等燃燒材料的區域,哪里屬于礦石堆放以及加工的區域,哪里屬于煉鋼煉鐵的區域,他都結合當地的地形,畫出了一張草圖。
這張草圖不是知硯畫的,是柳青自己弄出來的,看上去就像小孩子的涂鴉作品一樣。
不過去過現場考察的人都知道哪里是哪里,一眼便能看明白。
有些東西,那些人一看就明白了,沒有什么意見。
但有些東西,就有著比較大的意見。
比如說,焦炭這種東西,他們都沒有聽說過,不明白為什么柳青要用這種東西來煉鋼。
還有柳青拿出來的幾張煉鋼爐、煉鐵爐的圖紙,他們也沒有見過類似的爐子,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是知道制造成本以及工藝要求都比他們之前用的要高。
還不是一般的高。
他們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