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馬嶺礦場開辟出了很大一片地方用來堆放煤炭,每天都有車隊從一百多里外的煤山運來煤炭,這是用來煉鋼鐵的。
煉鋼鐵對煤炭的的需求量很大,必須要有充足的煤炭供應。
柳青比較慶幸,這個鐵礦和煤礦的距離只有一百多里,運輸起來不算太麻煩。
要是隔個幾百上千里,那成本就太大了。
在柳青的要求下,賀元帶的燃料供應小組在煤山附近開始燒制焦炭,燒制好了再拉送過來。
這個世界倒也不是沒有焦炭的存在,幾百年前,就開始用土法煉制焦炭。
只是原有的技術過于落后,煉焦者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明白煉焦的原理所在,工序很簡單,煉出來的焦炭質量并不大好。
柳青改進的技術,嚴格的講并沒有脫離土法煉焦的范疇,不過在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當然,浪費還是挺嚴重的。
可是沒有辦法,想要煉出更好的鋼鐵,就需要更高的溫度。
煤炭提供不了那么高的溫度,那就只有用焦炭了。
還是那句話,虧賺不重要,煉出好的鋼鐵最重要。
路只能一步一步的走,等以后能夠生產更多更好的鋼鐵,再來制造專業的煉焦爐,煉出更好的焦炭,然后再用更好的焦炭來煉出更好的鋼鐵。
在第一車燒好的焦炭運到回馬嶺礦場的時候,時間已經進入到了七月。
七月流火。
夏天快要過去。
夏天還沒過去。
正是最熱的時候。
距離柳青控制慶熙皇帝分身已經有一兩個月時間了,柳青現在一天能夠控制分身的時間也達到了五個多小時。
對于同時控制兩個身體的事情也熟練了很多,每天都會有一兩個小時是在白天控制的,一邊控制著慶熙皇帝的分身,聽取朝政報道,一邊本體在礦場巡視,或者教知硯畫更多的設計圖。
以他現在的水平,上次在皇宮發生的事情再來一次,同時控制兩個身體不至于弄得一個傻笑一個摔倒。
在這一段時間里,礦工們居住的房子已經搭建得差不多了,至少在秋涼之前可以住進房子里面,不用擔心過不了冬天。
而在工匠們的努力之下,第一座煉鐵爐也弄了出來。
不是地球上二十一世紀那種現代化的煉鐵爐,冶煉能力有限,一爐只能夠出幾百斤鐵。
這個技術要求比煉鋼爐要低一些,所以也最先出來。
出來之后,就開始試著煉鐵。
煉鐵的廠房都還沒有完全搭建好,頂都還沒有,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做試驗了。
正好焦炭也燒制好了,有了更好的煉鐵燃料。
焦炭可以提供更高的溫度,用來煉鐵更加適合。
柳青知道應該要什么樣的溫度才最好,可是他不知道在這個世界用什么東西來測試溫度,所以知道那些東西也沒有用。
倒是在這里實際操作的那些煉過鋼鐵的老師傅們有他們的土方法,能夠估算出大概的溫度。
不夠標準,但是也能夠湊合著用。
試煉的時候,技術攻關小組的成員都很緊張,柳青也很緊張。
柳青所掌握的只是網上查找的技術,一點相關的經驗都沒有,設計能不能夠成功,說實話,心中并沒有底。
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外行,靠著所掌握的那些數據來指導這個世界的冶煉行業,他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大靠譜。
心情相當忐忑。
為了避免在那么多老師傅面前露怯,開爐試煉的時候,他干脆沒有去現場,而是在燕國府的莊院里向知硯闡述著槍械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