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向慶熙皇帝報喜的文章,柳青寫了差不多七天的時間。
因為這是一件有著里程碑意義的事情,弄不好這一篇文章還會被選入到史書里面,所以每一個字柳青都要認真的斟酌。
還不只是他一個人在那里斟酌,他將知硯都拉過來提意見。
然后他很郁悶的發現,在寫文章上面,知硯這個不滿十六歲的少年竟然可以吊打他。
這個世界是有著所謂的天才的。
知硯就是那樣的人。
柳青只能自我解嘲:“這也正常,我畢竟不是這個世界的人,從小學的就是白話文,跟這些被文言文教大的人比語感,差一點也可以理解。要是寫白話小說,寫個《少婦阿潔》什么的,那就輪到我吊打他了。”
一篇文章寫上七天的時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等著那精心鍛造的一刀一劍弄好,還要等接下來幾爐鋼的表現。
只是一次成功,煉出幾百斤的高碳鋼,并不足以報喜。
要每一次都成功,這才能證明新的技術是切實可行的,而不是靠著人品爆發。
七天時間里,又煉出了兩爐鋼,因為有了經驗,質量甚至比第一爐鋼還要好一些。
有了這樣的數據,報喜的文章就可以寫得更好看一些,也可以平息更多對柳青不滿的聲音。
一刀一劍都鍛造好了,只是沒有開鋒,從做工上看,就比最開始隨便打造的那一刀一劍精美很多,有著國寶的風范。
柳青沒有親自去送這樣的禮物,而是讓賀元去。
他拿著一刀一劍去皇宮見皇帝,手續上就有很多麻煩。
不要說他這個未來的駙馬不能那樣做,就算是皇帝的親兒子也不能那樣做。
但是讓一個太監做這樣的事情就沒太大的問題。
賀元接到這樣的重任,感激到熱淚盈眶。
這可是報喜!
向皇帝報喜,對他們這些當太監的人來說,是一個好得不能再好的差事。
讓皇帝心情好了,一不小心就能獲得提升。
柳青將這個機會讓給了他,他當然感激,對柳青說道:
“駙馬爺,你放心,我一定要從皇上那里給大家伙兒請來封賞!”
柳青微笑道:“回馬嶺礦場兩千余人,就指望著賀公公了。”
賀元道:“一定不負所托!”
賀元帶著那一刀一劍離開了礦場。
回來的時候,帶來了一支車隊,還有一道圣旨。
那已經是三天之后了。
馬車上面裝載的是一壇壇的美酒和一筐筐的銅錢。
馬車后面,還趕著一群牛羊。
這是慶熙皇帝給所有參與到煉鐵爐、煉鋼爐項目中的人員的獎勵。
除了實物的獎勵之外,還給技術攻關小組的那幾個成員提升了待遇,一個月能領到的錢漲了一半。
這算是大手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