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會盟要確定下來的東西很多。
確定之后就要實施,大家都要按照確定下來的東西來執行,至少短時間內不會有什么更改。
所以討論得很仔細。
關系到一個民族未來的命運,那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確定的。
在他們商討到第三天的時候,有人帶來了一個消息——閻氏部落已經和大河部落開戰了。
開戰的時間,在十來天之前。
現在打成什么樣了,誰都不知道。
聽到這個消息,大家都激動了起來。
會都顧不得開了,趕緊組織一支軍隊過去摘果子。
這一次會盟,確定的就是各部落未來的權力,所以每一個部落都非常的重視,將能帶過來的士兵都帶過來了,一共有七八萬騎兵。
都不用回去動員,直接可以出發。
得到消息之后,只用了半個小時,確定了這一支聯軍的統率權力,然后就帶上干糧和水出發了。
為了保證行軍的速度,他們一個騎兵三匹馬,一匹馬上馱人,一匹馬上馱食物和水,一匹馬上馱著搭建帳篷的物料。
也只有大草原上能夠維持這種奢侈的行軍方式。
在大虞,那是想都不用想的,士兵騎的馬匹都不夠,更不用說別的了。
這樣行軍,才能夠保證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趕過去收拾殘局。
吃的東西沒有帶很多,到時候打了勝仗就食于敵就可以了。
這樣一場戰爭,柳青和他的神槍營就沒有過去參與。
雖然大家很希望神槍營的軍人能夠參與,但是,柳青表示神槍營軍人要守住礦場,為大家煉好鋼鐵,提供充足的后勤支援,不能上前線去。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子彈不夠了。
是剩了一點子彈,但那點子彈只夠自保,不夠主動出擊的。
柳青對這些人也不那么放心,可不敢將子彈都打光。
回馬嶺礦廠生產出來的下一批子彈,已經在運送過來的路上了,在沒有送過來之前,柳青不想讓神槍營的軍人沖鋒在前面。
這一次運送子彈不會再走那條秘密通道,而是直接走朔州。
領著那一支押運隊伍的,是一個王爺,跟著他一起的還有兵部的武庫清吏司郎中俞樹生和一個御史臺監察御史胡玉清。
王爺過來是帶來皇帝對邊疆士兵的慰問。
俞樹生則是帶著武庫司的幾個吏員來檢查邊關武器儲備以及城寨修建。
胡玉清這個監察御史過來,就是要查一下邊軍有沒有吃空餉的情況。
這樣的巡查隔一兩年的時間就會有一次,倒也沒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慶熙皇帝在這個時候派這么一支隊伍出來,可不只是為了什么巡查。
一方面要給大草原上的神槍營軍人送去足夠的子彈,另一方面則是去那里接受狄族的投降。
要是沒有朝廷大員在場,三葉草部落派人來表示歸順之意,怕不是當場就要被朔州邊將給殺掉。
——我們在這里就是要防著你的,你都歸順了,那我們該干嘛去?
歸順那就是砸了他們的飯碗。
怎么能夠讓他們順順利利的歸順大虞?
只有派朝廷大員過去,當著朝廷大員的面表示歸順之意,這樣才能鎮壓那些邊將。
除非那些邊將想要造反,不然就只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