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說的那些事大部分是真實的,小部分經過了一些改動,還隱瞞了一些東西。
他不會說三葉草部落愿意配合他的行動,不是什么向往大虞,想成為大虞的子民,而是被神槍營的步槍給征服了,不敢不配合。
神槍營擁有那些犀利火槍的事情,目前柳青并不想大肆的張揚,免得兵部要他交出技術來,他還得想理由拒絕。
反正在場的那些人,誰都不會去大草原上求證,他怎么說,人家也只能怎么聽著。
信不信是一回事,至少反駁他是做不到的。
俞樹生很是激動:“真的嗎?他們狄族人真的愿意歸順我們大虞嗎?”
必須得承認,大虞的文官是最熱愛和平的一群人。
他們不喜歡打仗。
他們只希望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戰爭。
因為這樣就可以省掉最大的一筆財政開支,他們的口袋里就能夠多很多的銀子。
軍費開支占了大虞財政開支的一半以上,而北境三軍的軍費開支,又占了其中很大的一個比例,每一軍的軍費支出比京營的軍費開支都要多出不少——主要是那三軍都在邊境,路途遙遠,軍餉物資運送過去的成本太高了,倒不是說那里的士兵待遇比京營的士兵待遇要好。
北原狄如果真的歸順大虞了,鎮遠軍基本上就可以撤掉,最多留一個朔州關,駐守個兩三萬人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那得給朝廷省下多少的銀子?
這可是大喜事啊!
柳青明白他的想法,微笑著說道:“當然是真的,他們的北原牧文頌,已經上表求歸順,愿意為我大虞戍邊。”
秦暉和吳遠山的臉色都不好看了。
他們能夠在這個地方,就是為了防守狄族人,現在狄族人要為大虞戍邊,那他們干嘛去?
吳遠山還稍微好一點,他只是一個總兵官,找一個地方安置還容易。
可是秦暉這個鎮遠軍大將軍,從一品的大佬,若是鎮遠軍裁撤了,到哪里尋這么一個職務來安置他?
大概就只剩下封侯榮歸了。
封侯榮耀是榮耀了,但怎么比得過大權在握,橫行地方,還可以吃幾萬空餉的好處大?
只是這個態度他不能表現出來,表現出來那就是給朝廷收拾自己的理由。
他還必須得帶著笑容來聽。
心里已經在尋思怎樣才能挽回這件事情。
柳青拿出文頌寫的那一份文章給俞樹生看,王爺和監察御史都湊過去跟著看。
看完之后,王爺首先給這件事情定性:
“看來狄族人里面也有不少心懷大虞的忠義之士,駙馬能夠促成此事,不費一兵一卒,就擴地千里,對社稷有莫大之功。”
胡玉清也連連點頭。
俞樹生只關心一件事情:
“他們要給我大虞戍邊,那要不要朝廷給他們發放軍餉?”
柳青知道他最擔心的是什么,搖頭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