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大里處理,砍頭也不為過。
將這批人給干掉?
那跟謀反有什么差別?
那可是滿門抄斬的活兒。
就算是事后推給沿途的盜匪都不行。
第一,皇帝已經知道了北原州歸順這件事情,派出的欽差出了事,用腳趾頭都能想到是誰干的。
第二,柳青這一次還帶了幾百人過來,雖然沒見到他們的戰斗力,可是看他們走路的氣概,就能知道這是一支很有戰斗力的隊伍。
一般的盜匪,想要干掉他們,還真不容易。
第三,這不只是大虞的事情,還關系到那個北原州的狄族人。
就算他們能夠瞞住朝廷,又怎么去瞞住那些狄族人?
人家愿意歸順大虞,大概就是瞅著能夠開放交易,改善他們的生活。
要是這個愿望達不成,可能就不是要歸順大虞,而是要入侵大虞了。
不說事后勝負如何,只要這個緣由讓朝廷知道,他們同樣免不了滿門抄斬的命運。
甚至還未必等得到被朝廷滿門抄斬,就已經被狄族人給滅了。
這不比當初蘇牧的父親蘇青在幽州查吃空餉的事情,完全不是一碼事。
計算一下,除了遵從,竟然沒有別的辦法了。
俞樹生呆呆的看著王爺,半晌說不出話來。
之前他還以為王爺跟他一樣,接到的任務就是接駙馬回國。
沒想到竟然還帶了這么一道圣旨過來。
看來狄族人歸順的事情,已經預謀了很久,要不然皇帝怎么會知道這件事情,提前備下一道圣旨?
不過,作為一個文官,他也樂見此事。
就算以后北原狄族會反叛,那也是以后的事情,讓后來的人去頭疼就是了。
享受和平紅利的,是他們這一代的人。
干嘛要反對呢?
雖然這件事情沒有通過朝廷的決議就做了,皇帝的權力似乎顯得太大了一些,但是他也生不起太大的氣來。
主要是這件事情對文官還是有好處的。
要裁撤的也是邊軍。
而且他也能夠明白,這種事情必須要機密,要是泄露了風聲,事情就未必能夠辦得成了。
所以,對于皇帝捂著這件事情,也能理解。
這樣的事情,就算后面讓朝廷大佬們知道了,也最多是生氣皇帝竟然不通知自己就做下這樣的事情,但絕對不會反對此事。
以后可能會想辦法約束皇帝的權力,可是這個和平的機會,朝廷大佬們不會放過的。
還是那句話,省了錢!
就這一頓接風宴后,秦暉便下達了命令,在朔州關設卡,檢查往來交易商販。
這里雖然是朔州總兵吳遠山的地盤,可是吳遠山也是他鎮遠大將軍的下屬,設關的人當然也是他秦暉的人。
以后鎮遠軍會不會裁撤,那是以后的事情,現在要抓緊時間多撈點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