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柳青沒有參與到怎樣裁撤鎮遠軍的會議中,但慶熙皇帝主持著這一場會議,四舍五入,就等于他自己參加了。
會議怎樣討論的,他當然知道。
如果秦暉老老實實的配合裁撤大計,朝廷就會給秦暉一個世襲罔替的侯爵之位。
如果他不配合……
那就對不起了,不只是侯爵沒有,還會將他全家都給揚了。
現在北原州歸順了,別的都不用做什么,只要讓北原州的幾萬騎兵往朔州關前一擺,朝廷大員帶著幾百武夫往朔州關北門一坐,要強行的解除秦暉的兵權,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反抗。
查一個武將,給他安上一個滿門抄斬的罪名,簡直不要太容易。
對于那些總兵將軍什么的都是這樣的。
配合,就可以給他們的品階加上一到兩級,讓他們可以榮歸故里。
不配合,那就拿下。
不存在著不配合還能夠安享富貴的事情。
柳青能夠給梅瑜開出這樣的條件,那是因為他知道朝廷就是這樣的條件。
梅瑜沉默了良久,終于還是妥協了,嘆息了一聲,道:“封爵之事,我給家岳寫一封信,好好的跟他分說,希望他能同意。”
柳青苦笑:“難道梅兄認為除了同意之外,令岳還有別的選擇嗎?裁撤之事,不可逆轉。對令岳來說,最好的處置之法就是盡早上表請求朝廷裁撤鎮遠軍,那才是順應潮流,化被動為主動,造福子孫。”
梅瑜心中一動,又向柳青行了一禮:“受教了。”
裁撤鎮遠軍這件事情已經不能逆轉了,秦暉也沒有想要反抗的念頭,那就完全沒必要坐在那里等著朝廷來裁撤,應該如柳青所言,化被動為主動,自己上表請求裁撤,讓朝廷不用做惡人,這才算是知道進退,有分寸感。
這么懂進退的人,朝廷自然也不會虧待。
——哪怕只是做樣子給別人看,也不能虧待一個這么識時務的人。
柳青的這個提醒對秦暉很重要。
謝過柳青,然后又問道:“鎮遠軍要裁撤,朔州關那邊總還得留下一支軍隊吧?北原州雖然已經歸順,可畢竟是異族,不能不防。”
柳青道:“那是必然,總得留一個總兵之位。”
梅瑜連忙問道:“那總兵之位朝廷屬意于誰?”
柳青愣了一下——難道秦暉連這個總兵之位還想爭?
搖頭道:“這個我不知道,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在鎮遠軍三大總兵里面選一個留任。”
朝廷大佬們也有討論這個問題。
秦暉是從一品的大將軍,不可能讓他來留任朔州關總兵。
那是降職,沒有犯錯,是沒道理讓他來當這個總兵的。
就秦暉自己也不可能愿意。
也許當那個總兵還能夠掌握一點實權,比封一個侯爵能夠獲得更多的好處,但是面子沒有了,子孫都抬不起頭來。
那就只能從鎮遠軍的三大總兵里面選一個。
三個總兵里面到底留下誰來,他們也還沒有作出決議。
理由是看那三大總兵的表現。
實際上,恐怕還是想看那三大總兵的家屬哪一家送的禮物更多。
所謂表現,可不只是配合朝廷的撤軍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