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水村便有不少勞力閑了下來。
陳昭便請他們過來幫忙建新窯。
在這個時代,修建新窯洞在村里也是大事,除了請工匠,全村的老小都會過來幫忙,人家幫忙不要錢,但是飯是要管的。
眾人羨慕的看到,孫家招待客人的飯菜居然是雪白大饅頭、菜是豬肉燉粉條。
這可是豬肉燉粉條啊!
據說只有城里的干部人家才吃得起,這孫少安居然用他招待全村老小。
這釀醋真的這么掙錢?
不過眾人也只能羨慕。
這孫少安的婆姨賀秀蓮,是山西過來的,人家祖上傳來的手藝,掌握的是核心技術,旁人學也學不來。
你有本事,也像孫少安一樣,去山西娶一個不要彩禮的媳婦,還帶來娘家的祖傳手藝?
你有孫少安長得那么帥,那么有擔當嗎?那么吸引大姑娘小媳婦嗎?
沒有的話,哪兒涼快哪兒待著吧!
當春節來臨之際,在雙水村最南關的那個土坪上,出現了一院頗有氣派的地方:一線五孔大窯洞,一色的青磚徹口,并且還在窯檐上面戴了“磚帽”。
要知道,在農村,磚瓦歷來是一種富貴的象征;就是赫赫有名的已故老地主金光亮他爸,舊社會箍窯接口用的也是石頭,而只敢用磚砌了個院門洞——這已經夠非凡了。
而孫少安也說了,自己能建這么好的大院,全憑他娶了一個好媳婦。
好媳婦不要彩禮嫁給他,還在家搞起了家庭副業,只用了一年時間就建了新房,這是他孫少安的造化啊。
有了陳昭不要臉的吹噓,秀蓮在雙水村的地位水漲船高,走到街上人們都尊敬的打招呼,就像看到穆桂英、花木蘭一樣。
搞的秀蓮每次在街上一走,就像踩了幾斤棉花似的。
……
一九七七年元月中旬,孫少平要在原西縣高中畢業了。
在最后的幾天里,所有的畢業班都處在一片混亂之中。
同學們互贈禮物,整理自己的東西;單個照像,集體合影;要好的朋友也紛紛聚在一起照一張留念照。縣照像館干脆專門抽出幾個人到中學來為同學們服務。
許多手頭寬裕的學生,都一群一伙到街上的國營食堂去聚餐。
這里面包括少平。
現在的少平,已經不是貧困生了。
大哥知道他畢業前要花銷,所以早就給了他足夠的錢。
少平和同學們的心情一樣。他對終于能離開這學校而高興,同時又有一種說不出的惆悵。是的,再過幾天,他就要回雙水村了。
但他并沒有原著中的惆悵。
因為他的哥哥,已經給他的未來,制定了一個很明確的規劃。
即使回到家里,也用不著去地里干活,在家好好復習功課,按照他大哥給他買的《數理化自學叢書》學習。
現在他已經不是貧困生了,手里有不少錢,都是大哥給他的。
按理說,這也不是大哥的錢,而是嫂子搞家庭副業掙的錢。
自己這么花,嫂子會不會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