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心里明白,隨著生產隊的解散,農村會再次進入小農模式,基層的組織力度會進一步衰退。
所以人心就會慢慢復雜起來。
很多時候,一些雞毛蒜皮的事,都要掰扯半天。
陳昭若是只挖井,免費給大家用,肯定會引來一堆的流言蜚語。
很多人會認為陳昭有所圖謀。
最終的結果就是費力不討好,還落一身騷。
所以哪怕陳昭心里有仁義,愿意為雙水村的發展勞心勞力,也不能按照以往的傳統理念去做。
要跟村民打交道,就得親兄弟明算賬。
要知道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涉及到錢的事情,就得光明正大的談論,不要牽扯交情,否則到時候扯不清楚。
當然,陳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通過打井這件事,陳昭就能將觸角伸到一隊和二隊的所有村民那里。
盡管以后生產隊取消了,但這兩口井的股份不會取消。
等他蟄伏的時間夠了,帶領村民起飛的時候,手里至少有一根可以拉動村民的線頭。
陳昭的舉動,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不僅包括雙水村,還有罐子村、上山村、下山村,甚至包括石圪節村。
畢竟是剛剛推行生產責任制,即使是省里推動,黃原一把手大力推行,還拉著孫少安去黃原開講,依舊沒有多少人敢于越雷池一步。
賣力為自己在地里干活那就拼命干。
其余的,多一步都不敢走。
因為誰也不知道天上會吹那面的風,所以大家都還是很小心的,很少有人愿意做出頭鳥,生怕出頭的椽子先爛。
對于像金富這樣的人,大家可以不加掩飾的鄙視。
因為這種人哪朝哪代都不是好東西。
但是像陳昭邁出大步幅的人,大家的心思都很復雜。
既羨慕他們的膽大,希望他們能勇敢的往前走,為大家探探路,又有點嫉妒,嫉妒他們為啥就能比大家得到的多,巴不得他們都栽跟頭。
所以,很多人盼著陳昭能發財。
但是也有很多人都盼著他倒霉。
對于這一點,陳昭心里清楚,所以他專心營務自己的大棚蔬菜。
澆水、施肥、打藥……
每日都忙個不停。
這大棚被陳昭建造設計的非常合理,完全采用后世的先進理念,即使在寒冬臘月,這里面也非常暖和。
他還專門在一個角落,建了一個浴室,讓秀蓮可以在冷天,也能舒舒服服的洗個澡,然后等……之后,再舒舒服服的回家。
北風漸漸刮起來,大棚里的黃瓜也都漸漸成熟。舉目望去,架子上到處都是一掛掛的黃瓜,看的真讓人賞心悅目,每天吸引許多人前來看新鮮,所有人都在盯著陳昭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