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雙水村田家圪嶗這邊,半腦殼田二去年死了。他憨兒田牛沒人管,陳昭把他帶到大棚這里,讓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力氣活,管他吃喝。
田四田萬江,一隊的飼養員;田五田萬有,石圪節有名的鏈子嘴,現在年紀大了,老胳膊老腿,田五的兒子田海民也不管他們,兩個老漢大冬天只能穿破棉襖,別說買化肥了,連量鹽買油的錢都沒有。
還有其他幾個人,他們求到陳昭面前,陳昭能不幫他們嗎?
畢竟他不是田海民這種狠心人。
他知道原著當中,孫少安第一次破產之后,有些人對他是冷嘲熱諷,落井下石,但田牛、田四田五還是一如既往的對他很尊重。
再有人求上門來的時候,他就明明白白的告訴他們,現在報紙上說了,他只能雇傭七個人,他現在不敢多雇人,否則就得吃槍子。
其他人雖然不知道真假,但也不敢強求,
其實陳昭知道,要想先腹帶動后富,必須讓后來者有工作。
而針對雙水村,就得搞集體產業,把這些老胳膊老腿的,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去。
只有集體產業,才有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但是現在,處于種種原因,陳昭也只能蓄勢待發。
……
整整一個冬天,是雙水村的孫家最興旺的時期,因為管理到位,他的大棚黃瓜,一口氣采摘了三個月,利潤象不斷線的水一樣流進了他的腰包,村里人的估計他的純收入得有上萬塊錢!
其實他們想的保守了,他光利潤就已經賺了十萬塊。
即便是走前黃原地委大官高鳳閣門路發財的胡永和兄弟倆,目前掙的錢也沒有他多。
掙到錢了,工資也就開的及時。
像田四田五這樣的人,拿了錢,得了好處,開始唾沫星子亂濺,一哇聲說了陳昭的好話,“孫少安好財主”的名聲揚遍了雙水村和東拉河一帶的許多地方。他成了全石圪節鄉最有聲望的“農民企業家”。
而他老子孫玉厚,在石圪節的名望也水漲船高,比當初陳昭“賣醋建窯”的時候還要高。
別說別人,連玉亭夫婦見了玉厚,都要不由自主的彎彎腰,才喊一聲“哥”,全然沒覺得自己一個貧農,該不該向個體戶低頭。
而這個時候,我們的老支書田福堂,卻無奈的返回了老家。
本來他帶了一只隊伍在縣城干建筑隊,憑借他的為人處世以及管理才能,再加上他是田福軍的親哥哥,所以他干的挺紅火。
可是天一冷,活一多,哮喘病發作了,只能咳嗽著回到家里。
然后他就看到了陳昭的塑料大棚前面的大車排成長長的一個隊伍,一箱一箱的黃瓜往上搬,不由得冷哼一聲,咳嗽的更厲害了。
進了臘月,孫少平放假了,當來到家門口的時候,直接被門口的景象震驚了。
他暑假走的時候,家里的院墻還是一如既往。
可等他寒假回來,就吃驚地發現,家門口變成了一個青磚砌成的大門樓,蓋的精細而講究。
“我哥真是發達了!”孫少平一邊吃著鮮嫩的黃瓜,一邊驚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