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了,人都是有利益追求的。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從古至今就是這個道理。
我黨當年要不是分田地,讓老百姓得到切實的利益,也不可能獲得手推車的支持啊!
所以他這個不爽也只是一閃而過。
白年康送走岳全康之后,走回病房拉過一張椅子坐下。
“小余啊,我還真得感謝你,幸虧聽了你的建議。”
“哦?劉副臺長表揚你了?”
“是啊,劉副臺長對這次節目的評價非常高,說市里的領導都很關注,他還說這是我成為新聞部副主任以來做得最好的一期節目。”
陳昭笑了笑沒有多說。
其實這很正常。
像白年康這樣的老員工,年近半百,早就變得蠅營狗茍,得過且過,一步路也不肯多走,這樣的人哪里還有半點進取心?
他們做出的節目能有什么收視率?
比如央媽那個大氣端莊的“米國籍”女主持人,當她做“成語大賽”這種面向全社會的文化類節目自然好評如潮,可是一旦玩起了“高雅”,邀請小圈子的人玩“閱讀者”這樣的遠離大眾的節目,能有收視率才怪?
簡單說,當制作的電視節目脫離大眾的“審美”的時候,收視率能高了才怪。
陳昭的意圖是什么?
是一個被生活壓迫的普通人,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感情與矛盾催化下做出了一件不普通的事,這樣的余歡水像身邊的朋友一樣平凡親近,像自個兒一樣為生活窒息卻依然堅守善良。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話,真的猛士,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當現實中真的有人既有慘淡的人生,又正視淋漓的鮮血的時候,他必然獲得全民關注。
這還是一個“弱勢”的英雄,是“卑微”的英雄,是“可憐”的英雄。
女人感性,她們關注到余歡水生活很悲催。
少年熱血,他們關注道余歡水英雄無敵。
男人肩抗生活,他們看到余歡水直接將甘虹拒到千里之外。
總之,每個人都被看到自己的關注點。
所以,余歡水的故事適合所有平凡人。
所以,這個節目適合所有人,所以它才會大爆。
“行了,今天來了好幾波人,你應該也累了,我就不多說了,走了,明天再來。”白主任拍拍他的手,起身告辭。
陳昭其實并不累。
反而有點興奮。
今天來看望他的,都是市里有名的企業家。
他們慰問的時候不只是送來了鮮花,每個人還送來五萬元的慰問金。
有的送銀行卡,有的是現金。
一個上午下來,陳昭收了二三十萬。
當然,他們可不是白送。
晚間新聞的時候,電視臺不但會播出他們與余歡水的合影,還有他們在電視機前的侃侃而談。
這可比投幾十萬廣告費來的便宜,還更能廣而告之。
小算盤打得噼里啪啦的響。
他正躺在病床上看新聞,忽然聽到得外面傳來稍顯凌亂的腳步聲,然后是輕輕的敲門聲。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