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拿出來的紡織機圖紙可不是這個時代那種只有一根紗錠的紡織機,而是安裝了幾十個紗錠的紡織機,一臺紡織機的效率是這個世界紡織機的幾十倍。
而且就算如此,這種紡織機也不是他手中最好的紡織機,因為動力問題,這種紡織機使用的是水力驅動,水力驅動有很大限制,現在的紗錠數量是最合適的。
因為米蘭海姆旁邊有一條河流,這條河流水量充沛,河面寬度超過百米,最窄的地方也有六十米,水深普遍在三米,最深處更是有十米,這條河流除了為領地帶來充沛的水源外,蘇明還打算發展水運。
相比起陸路運輸,水運的便利太多了。陸路運輸道路難行,這個時代的道路出城三十里基本上就沒有了,而且就算有也是破破爛爛的。交通非常不便,嚴重影響了商業活動。
就像是糧食運輸,從卡納城運輸只需要兩天時間,所以消耗不高,但是從其他城市動輒一個星期半個月的,其中人吃馬嚼,消耗的糧食就多了,最多的甚至會消耗掉一半。
但是如果改成水運來運輸,其中糧食消耗就低多了,最明顯的就是沒有馬匹牲畜了,糧食消耗少了一大半,而且水運的運力遠超陸路運輸,一艘船的運載量可以輕松超過十幾輛馬車的運力。同時速度也遠遠超出。
馬車一天頂多行駛五六十公里,但是船只一天就能航行數百公里。唯一的問題就是水運受限于河流,不過這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南方區域原本就是水網縱橫,絕大多數區域都有河流,水運可以連通絕大多數的城市。
就算是這些水網不相連,也可以人工開鑿運河來連通。如果整個南方都可以用水網連接,那么到時候整個大陸南方的商業會非常繁榮發達。甚至因為交通便利后,南方諸國統一成一個國家也說不定。
蘇明搜羅了一批造船工匠,讓這些工匠在城外的河流中建立造船廠。米蘭海姆城外的河流是從西北方向流淌而來,在到達米蘭海姆的時候,河道出現了一個S型的彎道,然后向東南方向流淌而去。
河道的上游應該是從西北方向的山脈中流淌而來,蘇明推測上游河道應該是穿越了山脈,從峽谷中流淌出來,河道情況應該很復雜,下游方向的河道向東南流淌,至于通往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蘇明準備組建一條船隊,然后派人向下游勘測。
雖然不知道這條河流具體流經區域,但是蘇明推測應該會和南方一些河道相連,或者直接從南方一些城市附近流過。
如果這條河真的和南方河道相連,那么以后和南方城市交易就可以使用水運了。畢竟馬車運輸速度慢,而且損耗也多。
在決定了開發水運之后,蘇明開始建立港口碼頭,同時讓造船廠開始建造船只。米蘭海姆附近的森林中大木很多,用來建造船只很合適,在建造船只的同時,蘇明開始也開始抽調人手。
南方因為水網交錯,絕大多數人都懂得游泳,同時懂得行船的人才也有,蘇明讓杰妮芙在卡納城招募一些人手,然后開始組建船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