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剛過,一個個軍急奏折四面八方的送進昭陽殿。因為太子的一呼百應,各地對莫帝暴政積怨已久,直接加入太子的起義軍,起義之師越來越壯大。
莫久臣坐在昭陽殿中,一邊轉著手指上的扳指一邊聽兵部侍郎和戶部侍郎的匯報。他們冷汗直冒,心驚膽戰,生怕哪一句話說的不對就被莫帝砍掉腦袋。
昨日年節,就有兩位大臣因為諫言直接拉出去斬首。鮮血灑在雪地上,還熱氣騰騰。
兩位大人匯報結束后,所有人都在等莫帝發話。可是此時的莫帝正在專心喝康裕送過來的湯藥,哪里還聽得到別人的匯報。
華當寧站在另一側,看著地上戰戰兢兢的兩人,微微揚頭讓他們去到外面候著,算是讓這兩人暫時放下戒備,躲過一劫。
莫帝喝完藥后不久,面色紅潤起來。他將桌上所有提出要與太子和談的折子一本一本的扔到地上,不過一會兒,地上數十本奏折堆積起來。
“要朕與太子和談?這還是一個大臣該說的話!”莫帝一提到不中用的兒子當下露出怒氣:“和談!他已經是太子,朕再退讓還要把皇位讓給他嗎?”
天子野心怎可被小兒拿捏。莫帝想想要長生不老就是要在皇位上繼續坐穩江山。面對謀逆之子已然泛起殺心。
血脈親情在這時候起了作用。
莫久臣已經察覺出莫帝解下來要下的指令,雙腿交疊,漠然的等待莫帝開口。可是好死不死,這時候高謙庸站了出來。
高謙庸說:“依微臣之見,陛下去與太子和談并非是退讓,而是去說明其中利弊,讓太子自己打退堂鼓。”
莫帝對高謙庸的說法有些興趣:“你繼續說。”
高謙庸應下接著說:“陛下是與太子說明情況來證明太子若是繼續下去便是失敗,讓太子自己反復衡量。同時大可趁機擾亂亂臣賊子以及追隨百姓的軍心。從內部摧垮太子之勢。”
莫帝點頭:“是個好辦法。你覺得誰去做和談之人合適?”
高謙庸說:“既然是擾亂軍心,選擇能說會道的人自然是會被太子看出。倒不如選擇能夠讓太子以及太子身邊都尊敬的人去和談。微臣認為,星司局欽天監徐大人更為合適。”
莫久臣微瞇雙眼。高謙庸竟然打上源時的主意了。
“微臣不同意。”華當寧站出來反駁高謙庸觀點:“徐大人在家閉門養病半載,對于現在的情況幾乎不知情。讓一個不知情的人前去和談,這不是紙上談兵嗎?”
莫帝覺得華當寧的話也有道理。
高謙庸笑著說:“徐大人可是會看天命,由他去游說幾句證明太子所為是逆天而行,自然能夠擾亂軍心。”
華當寧輕哼說:“徐大人一介文臣,手無縛雞之力,讓他去和談就是將徐大人送入狼窩。高國舅可別忘了,那里不只有太子還有能言善辯的宋未。說到蠱惑人心,宋未才是真正的高手。”
徐源時在家撰寫注論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是他畢生所求,好不容易有了這個閑暇的機會,華當寧是不允許有人去叨擾源時。再者說,對于太子這次的反叛謀逆,朝中大半都不在意。都在忙著選擇站隊支持哪位未來的權貴。更沒必要把源時牽扯進來。
這邊華當寧與高謙庸就選擇徐源時去和談開啟爭論。這邊莫久臣低頭想了想對莫帝說:“讓臣弟去吧。”
華當寧與高謙庸聽到后同時聲停,頗為意外的看著一直一眼不發的煦王爺。
莫帝同樣意外:“你去?”
莫久臣說:“正是。”
“臣弟是太子的親叔叔太子不會不見臣弟。就算是宋未再巧舌如簧,他也不敢在臣弟面前繼續伶牙俐齒。臣弟打過仗,知道軍隊軍心該如何聚攏又該如何動搖。讓臣弟去最適合不過。”莫久臣說。
莫帝想了想的確是這個道理:“好。那就你去,朕會給你派守衛護你周全。”
莫久臣說:“無需守衛,臣弟只要一人陪同就好。”
莫帝問:“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