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按照正常情況,按照以往的經驗,一檔綜藝節目,想要大火,必然需要有熱度明星參與錄制,不然幾乎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可是王深不按套路出牌。
上線的并不是綜藝節目,而是紀錄片。
更是不需要藝人參與錄制,質量優秀,受眾還算可以的紀錄片。
一經上線,雖然比不上《Xman》的熱度,但同樣大受好評,支持的粉絲不計其數。
甚至所產生的反響以及影響力更尤勝之。
試問,這誰頂得住?
.....
“哇,66666,瘋狂為王老師打電話。”
盡管也是一部紀錄片,然而節目一經上線,畫面上的彈幕便是鋪天蓋地。
不可否認,會有此等熱度,王深的人氣占據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紀錄片的內容受眾層面非常廣。
繼《臥底老板》、《Xman》、《紀實72小時》之后,由王深策劃制作的節目不是別的,正是王深前世記憶中大名鼎鼎的《舌尖上的華夏》。
在王深前世記憶中,這檔僅僅用高清攝像設備拍攝記錄,投資不多的美食節目一經面世,便大受好評,火的一塌糊涂。
當然,并不是說拍一些美食,節目就能火。
《舌尖上的華夏》看似是一檔美食節目,但處處透露著人文情懷。
它是把美食當做一個媒介,通過這個普通的媒介找到與這個媒介相關的、能夠令大眾熱情討論的東西。比如說傳統價值觀、人際關系、生存狀態甚至是哲學思考等等。
用視頻的方式將這些呈現出來,以此令很多觀眾會不由的自主思考。
雖然只是一道美食,但是通過片子,展現出華夏人民幾千年來的文化結晶,使人看了之后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文化自豪感。
“鄉愁“是一種無法割舍的情懷,不管是從南方到北方,從國內到海外,所謂最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最好的東西是故鄉的東西,最好的回憶是童年的回憶。《舌尖上的華夏》勾起的不光是對美食的垂涎,還有流淚的沖動。
《舌尖上的華夏》每一集的主線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輯方式,進行了不同地域之間的組合和嫁接,講述了同一種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間的變化,用味道營造出了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展現出華夏先輩運用智慧一代代追求的美食成果。
可能,有的美食只是困苦下的糟糠之食,但是在那個時候卻是人世間的最美味。
如今,哪怕生活水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依舊是難得的美食。
.......
“媽呀,剛吃了晚飯,現在看了這檔節目,肚子又餓了。”
“誠然,飯店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食,但在我心里,唯有兒時媽媽做的飯菜才是最美味。哪怕僅僅是一道水煮小白菜,但是只要是從自家菜園里采摘的,就覺得比之市場上購買的更加香甜。”
“臥槽,這是一檔讓人餓肚子的節目。”
“沃日,王老師牛筆啊,先是策劃制作《紀實72小時》這種平凡中道盡世間百態的節目,緊接著又上線此等高大上的美食節目。”
“沃日,這鏡頭,連食材生長的細節全部呈現。尼瑪,這是用了何等昂貴的攝制設備?”
“哈哈,王老師這是把要請藝人花的錢全都拿去買設備了啊?”
“我覺得,王老師肯定是一名非常有內涵的人。”
“王老師,我肚子餓了,趕緊出來負責。”
“王老師,出來買單!”
“王老師,趕緊出來挨打!”
“碼的,看了這檔節目,我想去吃大餐了,可是學生黨腰包木有錢,王老師你要負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