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己太累了。
既然4號無法參與進來,李司也只好獨自研究。
這陣子翻閱各種典籍,讓李司收獲不小。
語言負責傳達信息,這種傳達是不準確的,甚至沒有一副圖畫表達得更清晰。
10000年前的編程語言和10000年后的編程語言,追求的都是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最準確的信息。
然而,追求不代表抵達,不管任何語言,表達出來的結果,其實都是模糊的。
那位海明威先生,設計混沌語言時,頗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既然無法追求極致的精確,那就追求極致的模糊。
一加一等于2,也可以等于3,也可以等于4,等于正無窮,等于負無窮。
無數道模糊的規則疊加在一起,一件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通過模糊的語言,竟然表達出一個相對準確的世界。
李司想到這一點后,頓時覺得豁然開朗。
懷疑一切,質疑一切,一切都是不確定,正是因為不確定,才創造出了確定的世界。
當年那位海明威先生,還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可是,他是天才,李司有4號、0號的幫助,就真的比不上他嘛。
他可以在實驗室創造0號,自己或許也可以。
哪怕創造出一個只有10能力的0號,也是巨大的跨越。
而很多時候,0和1的差距,要遠遠超過1和100的差距。
李司忽然對這件事感興趣起來,他嘗試用混沌語言設計一個智能機器人,加深自己對混沌語言的理解
如果方向是a,則轉向b,也可以是c,或者d
這是一段充滿bug的程序編程,簡直就像漁網一般。
李司卻沉溺其中,樂此不疲。
圖紙已經設計好,交由0號生產,李司繼續編寫程序。
一段時間后,生產好的智能機器人,送到指揮大廳。
這是一個球,直徑一米。
球是最方便移動的物體。
李司將編寫好的程序,上傳到球形機器人體內。
然后,將它搬到公路上,手動啟動了它。
球形機器人開始滾動。
在設計之初,李司便給了它一個底層使命移動。
畢竟,一臺機器人,縱然再聰明,如果不知道自己應該干啥,也是白費力氣。
李司皺眉思考,會不會,0號、2號、3號、4號都是這么設計出來的。
對了,還有1號
1號的使命是什么他現在又在哪里
不可能有0號、2號、3號、4號,卻偏偏沒有1號吧。
不過,不管是0號的數據庫,還是2號與4號,都沒有關于1號的記錄。
搞得還蠻神秘。
這個時候,球形機器人已經開始移動。
李司給他的使命就是移動,時速15公里,比李司走得還慢。
李司跟在球形機器上身后,見他滾啊滾的,前方出現了一個十字路口。
向前
向左
向右
向后
球形機器人體內,不止一個思考單位,李司將總數量控制在100。
現在,這100個思考單位,給出了不同意見,有些向左,有些向右最后,少數服從多數,機器人向左邊滾動。
李司漸漸悟到了什么。
就像人類這個群體,有人早餐吃油條,有人早餐吃面包,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但數量足夠多時,又呈現一定趨同形。
因為人人不同,所以產生了文明。
機器套用這套邏輯,于是產生了盤古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