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一個人很快就找到了汽車客運站,長途車票四十多塊錢。剛好身上零碎的錢有這么多。她的行李都還在張家,可是自己是跟他們大吵一架跑出來的。這一鬧,她連回去的選項都沒有了。
最好,就是回乘州老家。盡管她親爹肯定百分百的不滿意。
喬南晴的父母在她四歲時就離婚了。夫妻倆結婚好幾年,求神拜佛生了個閨女,仍舊也沒有苦盡甘來.....沒有電視劇的苦情戲,也沒有為了家庭為了愛的偉大情懷繼續下去。她成了拖油瓶,扔哪哪嫌。
她媽蔣荷,她打心里尊敬害怕,就像老鼠見到貓,一米遠都犯怵。
蔣女士長相出身很普通,就和漁村里其他無數姑娘一樣。不同的是她從小有主意,長大就做生意。從小攤小販到順應改革開放的潮流開始做外貿。這幾年生意越做越大,儼然成了說一不二的角色。她看人的時候(尤其是喬南晴),哪怕臉上春風細雨,也讓人人心里發慌。
而她親爹老喬同志則是年過四旬,抽煙喝酒打麻將一樣不落。在乘州鎮上的礦場因為某些原因被開除以后,就搬到了銀杏村村里頭開了個小賣部。主職業是某qq群群主,日常跟網上小妹妹撩騷吹牛皮,副業小老板。
靠著她爹一畝三分地,喬南晴就是節約點也能讀完大學。
可惜事與愿違,喬爸還是按捺不住離婚后不甘寂寞的內心,很快就在鎮上婚介所的介紹下找到了個離婚女人李靜。然后找了個黃道吉日,新媽入住,第二年迅速生了妹妹喬雅。一家四口人的吃喝拉撒就寄托在齊爸那個五平米不到的小賣部。
現在是暑假,正好是高考完的七月中旬.本該迎來高三以后最漫長的暑假的美好生活,當然,期待的程度根年齡段不同也有所區別。
在家吃西瓜,吹著空調打游戲。那是別人。喬南晴的暑假主要是以做農活和在鎮上紙盒廠交替干活。
有好幾次家里電話響起來,鎮中孩子們放假去唱K消遣。打了電話找不到人。一問人在紙盒廠,后來便沒人找她出去玩了。
就為了這事情,班級群里很有幾個“人精”冷嘲熱諷。班長說她畢業聚會都不肯賞臉,沒有一點兒團結的意識,好在班上就是一群普通人,畢業以后沒有遠大前程,能考上高職高專的也就十來人,剩下的相聚去大城市打工。連車票都買好了。
剩下二班幾人,有的都搞了一輛三輪車準備賣小吃。有的回家“子承父業。”
鎮里玩的好的發小只有錢輝,她看出暑假惦記錢的事情,就讓喬南晴跟自己去紙盒廠做事。錢輝喊她爹叫喬哥,每天經過小賣部,手里不是買瓶健力寶就是口香糖。
盒廠都是村里附近的中年婦女組成的手工作坊,老師傅若干,打版型,設計樣品。給一些價格很貴的茶葉禮品公司提供包裝。一個禮品盒批發好幾塊錢,工資計件。做了半個月喬南晴酒成了熟練工,手上長了層厚厚的老繭。
今年高三暑假也注定不平靜,她爸鄭重的給閨女安排了個任務——去花城找親媽,跟她的兄弟姐妹爭家產!
想到這里,喬南晴都覺得自己前面的畫風都變了,突然從鄉村非主流換臺到豪門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