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得知她們是烈士遺孀之后,蘇長青便立馬改了主意。
因為一旦他開口拒絕,沈翠娘和小桃就會失去工作,以后的處境只怕會更加艱難。
此外,前任知縣死于非命,他這次過來,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調查清楚當年的真相。
這兩人都是前任知縣身邊的人,或許會知道一些什么。
因此,把她們二人留在身邊,無論是對她們,還是對他自己,都是有好處的。
不過,雖然知道了她們的身份,但蘇長青并沒有急著開始調查。
因為他才剛剛來到這里,在平康縣城里面,有很多雙眼睛都在盯著他的一舉一動。
一旦他有什么風吹草動,別人都會第一時間知道。
他得先想辦法在這里站穩跟腳,消除他們的戒備和敵意,才能了解到更多的情況。
所以,處理完趙有才的案子之后,蘇長青并沒有繼續再去過問其他的事情。
而是回到房間之中,開始打坐冥修。
所謂冥修,其實就是反思。
這是蘇長青一直以來的習慣。
同時,也是很多儒士每天都會進行的一項修煉。
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儒士修行,重在感悟。
因此,每天反省自我,便格外重要。
趙有才的案子,非常復雜。
蘇長青雖然抓到了殺人真兇,但他需要時間來好好思考一下,造成這場悲劇的真正原因。
從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場由于趙有才貪婪成性、自作自受所造成的悲劇。
但往深一點想,趙有才之所以會養成這樣的性格,這和他哥哥趙有德對他的縱容和溺愛有很重要的關系。
趙家父母死得早,趙有才是他哥哥撫養長大的。
兄弟兩人相差十歲,趙有德既是哥哥,同時也扮演著父親的角色。
每次趙有才出事,都是趙有德幫他擦屁股,替他解決麻煩。
他以為自己這么做是在幫弟弟,卻不知道,他是在將趙有才越推越遠。
一次次的包庇,非但沒能幫到趙有才,反而使他對自己造成了一種誤解,誤以為自己很厲害,很了不起,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去考慮后果。
最終惹惱了陳忠,被他殺掉。
趙有才的悲劇,來自家庭教育的失敗。
但趙有德年紀輕輕就撐起整個家,整天忙于生意和應酬,根本沒有時間陪弟弟,只能通過物質上的滿足來彌補他。
趙有才物質方面雖然不愁,但精神層面上卻是空虛的。
于是他便吃喝嫖賭,通過各種各樣的消遣和刺激,來獲得短暫的滿足和快樂,最后為了錢財,一步步走向了深淵。
由此可見,精神上的追求和滿足,要遠遠比物質更加重要。
而儒道的修行,就是重在精神層面的求索。
趙有才的案子,使得蘇長青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道心。
在他身體四周,那些紫色光點再次浮現出來,隨后進入他的泥丸宮里面,凝聚出第九十二道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