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大家都意識到了一件令人驚恐的事情:洞口已經被堵住了,如果天坑水潭里的水繼續暴漲,漫進洞來,那他們就只有被淹死在洞里了!”
“不知道誰在黑暗里嘀咕:看來那老頭說的話是真的,我們真不該九個人一起進來。看來,我們要死在這里了。”
“一聽這話,幾個女孩都哭起來了。”
“司馬子鑒立即勸道:大家都別慌,雖然洞口被堵住了,但水潭里的水還沒有漫進來。我們再返回天坑那邊,只要能找到地方立足,等大雨一停,潭水退下去,我們又可以回到山洞里等待救援了。劉家坳的村民發現洞口被堵住,一定會來救我們的。”
“于是,大家又轉身往天坑的方向趕去。”
“回到天坑的時候,水潭里的水剛好漲到大家站的平臺邊緣。看來,如果大雨不停,潭水很快就會淹到平臺上,再灌進山洞里。到時候,大家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了!”
“九個人擠在狹小的平臺上,不知所措地望向天空,希望大雨能盡快停下來。”
“潭水很快漲到了平臺上,淹沒了眾人的腳背。看來已無路可逃,大家真要被淹死在這里了!”
“望著石壁上的九口懸棺,司馬子鑒突然冷靜下來。他眼睛一亮,像是發現了什么,蹲了下來,從口袋里取出筆記本和筆,然后用衣服擋住雨水,在懷里畫了起來。畫了一會兒,他又趴在石壁上,撥開野草和藤蔓,在巖石上摸索起來。”
“摸著摸著,他突然大叫:大家別急,有辦法逃生了!”
“說著,他激動地指著石壁上那九口懸棺:你們發現這九口懸棺的排列有什么規律嗎?”
“沒等大家回答,司馬子鑒又打開筆記本,指著剛才畫的圖形,說:這些懸棺是按照一定的路線排列的!”
“見大家還不明白,他又指著最近的懸棺說:從這口懸棺起,到第二口,再到第三口……一直到最高的那口懸棺,將它們全部連起來,你們發現了什么?”
“順著司馬子鑒的手勢望去,大家發現這些懸棺竟可以連成一條沿著天坑石壁盤旋向上的線!”
“楊樂樂很不解:知道這一點又有什么用呢?每口懸棺之間至少相距五六米,難道我們能像武俠電影里的絕頂高手那樣,借助它們一級一級地跳上去?”
“司馬子鑒哈哈一笑,并不回答,而是指著懸棺講了起來:懸棺帶給研究者最大的懸念是,這么重的一個東西,在古代的技術條件下到底是怎樣懸掛到石壁上的呢?”
“他告訴大家,各地的懸棺各有特點,有的依靠繩索或者鐵鏈懸掛起來,有的像這個天坑里的懸棺,是用插進棺材下方的巖石里的木樁托起來的。不過,古人到底是怎樣爬上這么陡峭的懸崖,將木樁打進堅硬的石壁里,并將棺材抬上去呢?這一直是個謎。”
“司馬子鑒的臉上露出了神采,他用手在旁邊的石壁上摳起來,摳出了許多泥土,石壁上現出了一個隱藏在雜草中的圓形凹洞:不過,發現這些懸棺可以連成一條路線后,我終于明白了。”
“司馬子鑒接著解釋:這些懸棺之所以能被放到那么高的石壁上,是因為當時的僰人沿著石壁修建了一條盤旋向上的棧道,這些懸棺就安放在這條棧道上的不同地方。
他們放完懸棺后,就把其他位置的木樁全部去掉。天長日久,這些本來用來修建棧道的巖石凹洞全部被雜草和泥土掩蓋,這才讓我們這些后人都以為那些懸棺是憑空懸掛到石壁上的。”
“現在大家都明白了。可是,就算這石壁上曾經有過一條古代棧道,但現在只留下巖石上的凹洞了,大家依然無法逃出天坑啊!”
“司馬子鑒看出了眾人的疑惑,笑道:別急,我記得在洞口的不遠處,堆放了一些樹樁。那一定是村民上山砍來的柴火,因為沒能及時運回去,先堆放在那里的。只要我們進去找一些大小合適的樹樁,不就可以重新把這條棧道搭起來了嗎?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從棧道上逃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