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建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么,有這封信提醒,也是好事,起碼讓他掌握了秦桓的情況,沒想到秦桓居然投靠了衛王,他也沒想到衛王居然有能力說服皇帝,救秦桓一命,這著實超出了甄建的預料。
隔日一早,甄建剛起床,門房便送一封信。
“又是信?”甄建接過信,發現信封上有落款,是慶國公的信,于是他趕忙拆開,看完里面的內容,他又皺起了眉,良久之后,緩緩嘆道:“看來朝堂上的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啊。”
慶國公在信中交代,國舅可能要死灰復燃,讓他小心提放,另外還介紹了一些國舅的詳情。
按照信中所說,國舅以前很牛逼,勢力不在秦桓之下,后來被秦桓逮住了把柄,給打壓了下去,國舅就此黯然退出朝堂,多年稱病不朝,然而卻又對朝中之事了如指掌,很顯然,這些年國舅并沒有閑著,也一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和耳目,只不過做得很隱蔽而已。
這一下,甄建真的感覺有點腦殼疼,這才剛要打敗秦桓,忽然又冒出了一個國舅,還讓不讓人消停了。
甄建想要邀請兩位國公好好談一談,但慶國公在信中說,甄建今時不同往日,從今往后,他們與甄建,只有生意上的往來,不能再有私人會面,否則將會對甄建很不利,因為當年國舅就是因為想要拉攏兩位國公,而被秦桓抓住了把柄,徹底被打壓的。
甄建沒想到回京之后會有這么多煩惱事,有的時候,他真的覺得在外面打仗會比較舒服,雖然帶兵打仗會累一點,但至少不用與人勾心斗角,真的很心累,由于目前對國舅的情況也只是大致了解,他也不好做出什么決策,只能靜觀其變了,不過,既然知道了秦桓和衛王勾搭成奸,那么,他還是要做點事情的,立刻沖暗道來到隔壁虞可人家中,讓虞可人派人通知丐幫分舵,嚴密監視衛王和秦桓。
隔日,大朝會,甄建上朝,因為甄建此番出征立下大功,皇帝大肆封賞甄建,這一次,給的都是實權封賞,授勛柱國上護軍,封從二品鎮軍大將軍,任兵部尚書,三衙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賞田地黃金絲帛等等的都不提,甄建不差錢。
這一次的封賞,對甄建來說意義很大,兵部尚書是二品大員,自然不必多說,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一職,乃是三衙的三大巨頭之一,三衙統領禁軍,分哪三衙,分別為殿前司,侍衛馬軍司,還有侍衛步軍司,而從此以后,甄建就是侍衛馬軍司的最高長官了,他終于可以插手禁軍的訓練了。
大楚禁軍戰力地下,懶散成風,即便是當年兩位國公在三衙任職的時候,都未能有大作為,這一次,甄建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整束一下三衙的風氣,至少他要把自己的馬軍司給整束好。
剛好,兩年一次的官員考核到了,商議完對甄建的封賞后,便是商議眾官員的升降調動問題。
官員考核,自然以吏部為主,而吏部尚書,是秦風,也就是秦淵的親哥哥。
秦風為人清廉耿直,對于官員考核,自然是實事求是,政績卓越者,玩忽職守者,他都一清二楚,商議升降,居然有十幾個官員被爆出貪墨受賄,直接下了大牢,而這十幾個官員中,有八成都是秦桓的黨羽。
一番考核商議后,朝堂官員煥然一新,三省六部的重要職位,再也難以看到秦桓的黨羽了,樞密院那邊,秦風就有點鞭長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