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總共有:后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刺史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徐州牧陶謙西涼太守馬騰,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至于呂布,根本就沒有響應。
因為他本就舉了大旗。
所以完全的不需要去管,而他則是一直的看著武兵錄,看著關東各路人馬齊聚。
這些人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畢竟他們既然響應肯定是要第一時間的靠近過來。
唯一的可能就是西涼馬騰了,他的被董卓的軍隊防守住,他并沒有主動出擊,而是在進行觀望。
畢竟如果關東諸侯沒有出手,那么自己可就要被逮著被董卓軍暴揍了。
漢初平元年二月。
十七路諸侯齊聚。
每一路,人多的三五萬,人少的一兩萬,算起來大概是有個四十萬人,可以說是實力非常巨大了。
同時也能夠說明的是,這些被董卓封的諸侯們,到底是有多么的強大。
他們也只是才被封了一年左右,但是現在,他們一個個的都是一方說一不二的大佬。
人多勢眾,那么必然要一人為主的。
于是一群人在這個時候都看向了袁紹。
至于袁術。
大家覺得還是袁紹好一點,畢竟他看起來有那樣的一個實力。
于是曹操說道:“袁本初有這個實力,可為盟主。”
眾人一聽,都是大聲說道:“可!”
袁紹聽到,再三的推辭,但是眾人只是不許其推辭,然后袁紹才應允當這個盟主。
當聯軍的盟主可不是一件小事情,所以一要告慰天地,二要名正言順,于是鄭重其事,筑高臺,焚香叩拜才可。
次日,袁紹佩劍登臺,對天焚香叩拜,然后展開錦書,開始朗讀盟約。
然后大家歃血為盟,聽其號令。
如此袁紹便開始下令:“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余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聽到之后,便率先說道:“某愿為先鋒。”
袁紹回道:“文臺可去,萬望助我軍威。”
“諾!”孫堅領了軍令,就朝著汜水關而去。
聯盟諸軍則緊隨其后。
孫堅帶著四將,分別是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
這四人武藝不凡,實力強勁,為孫堅左膀右臂。
他們來到了汜水關下,董卓派遣大將樊稠,李蒙鎮守,同時又有數員偏將在營中聽令。
汜水關上有守軍近兩萬。
得了呂布軍令只守不出,而且關上全是各種守城器械,所以孫堅雖勇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強攻。
于是只能領著本部在關下捻戰。
哪怕是把樊稠李蒙的親人都問候了,兩人都是不動。
只要孫堅敢來關下,直接就是放箭,一點說話的余地都不給。
孫堅大怒,但是他沒有攻城器械,于是只能是無奈等待,而與此同時則向袁紹匯報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