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斗戰的長老名為崔有量,人如其名,最是有度量,因此這類對外司客之事都是由他搭理。因為在同輩中排行第三,所有人稱崔三長老。
崔有量語氣平靜:“圣境爭斗本就是圣堂為各家族后輩設下的規矩。只要不妨礙公平公正,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
“聽說崔氏‘有’字輩的有器前輩,從蠻族中搶回一人族女子。那女子謊稱為我方家子弟,導致外界風言風語數十年。”
“若是接下來斗戰我方家勝利。還請崔氏將這冒名的女子交出來。由我驗證血脈,若是真是在下姑姑,那崔方兩家重結聯姻,皆大歡喜。若是冒名頂替,我方家自然容不下這等敗壞我方氏門風之人存于世上!”
方家子弟狂悖亂禮!
崔家數千年風華,所有子弟自有一份度量,面色平靜不露心跡,但是那趕來看熱鬧的眾多學子都是低聲喧嘩起來。
無論這崔有器所娶之人是否是方氏女,崔有器都已經身隕,那遺孀就是崔氏未亡人,莫說將她交給方氏驗證,現如今就算是走出后院讓這方家人見上一面,崔家的臉也就算是丟到家了。
堂堂方家,自然有辦法驗證那女子不是他方家之人!
這話里,帶著殺意。
“閣下請自重!”崔有量的聲音低沉了許多,身上的大儒威壓不經意地釋放了出來。
“崔三長老不聽聽我的籌碼嗎?”方家子弟笑了笑,對崔有量釋放的大儒威壓不以為意,繼續說道,“我以此物為彩頭如何?”
說著,他從儲物令中拿出了一片青色透亮的玉牌,隨即只聽“哄”的一聲,在場的儒生夫子都是喧嘩聲大起——圣心玉。
那是一枚半圣從儒心天地中提煉的圣心玉,蘊含圣道之秘。
此物乃是半圣的感悟凝聚而成,對于有志于封圣的人來說,可以說是一種毒藥。因為去走前人走過的路,等于是限制了自己的道路。但是對于大儒這個層次來說,卻無異于一場破浪之風。
普天之下,能封圣者又有幾人?若是有一個機會,讓你從原本定死的夫子變成大儒,或者從三品大儒升為二品,由二品有希望晉升一品,你要不要?
不說對于實力地位的提高,單單是壽元,就是以甲子為單位提升。
雖然說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是能活著誰有愿意去死呢?
這方氏子弟拿出圣心玉除了做彩頭以外,還有另一層意思——方家有圣!
這圣心玉對于半圣來說凝聚不易,可以說一枚圣心玉就代表了一位大儒,珍貴程度可見一斑。但是方氏一門數圣,圣心玉對他們來說,不算多,也不算少。
眾人這才回憶起,雖然最近一段時間方氏似乎聲明有些敗落,但仍然是人族中頂尖的圣人門庭!
不管崔家同不同意他的條件,不管贏不贏,這威風,是散出去了。
崔有量面如鍋底,這圣心玉簡直是重重地在崔家的臉上打了一個耳光。
因為圣心玉是要半圣才能凝聚,而崔家,幾千年沒出半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