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這本來是一件很隱秘的事情。
但是在李照和江波景明之間,這場刺殺卻好似提前進入了明牌階段。兩個人都直截了當,拿出了自己的底牌,直接性地進入到了比大小的過程中來。
什么博弈,什么斗智,這都是不存在的。
江波龍光的到來,李照心靈的意外領悟,讓這場刺殺變得極為明朗化。
在兩個擁有了“至誠之道”的武者,江波景明的任何思維,任何行為,都將變得透明,沒辦法進行遮掩。
他這個足以改變整個東亞經濟格局的男人,在這場斗爭中起到的作用,卻微乎其微。
不見不聞,至誠之道。
這就是至誠之道的力量。
其實常規意義上的至誠之道,只是某種第六感而已。
這種第六感,甚至是科學都能夠解釋得通的。就好像一個人走在路邊,一眼看到一個穿紅色衣服的路人,以為自己什么都沒有記住,可這些看到的一切都記載了潛意識之中,在當晚的夢境,接下來的一些行為,都可以見到些許影響。
人在這個世界上行走,接觸到的形形色色,信息極為龐大,普通人的思維根本無法處理。
但是心靈修行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夠擁有超過普通人百倍的思維能力,處理方式,就好像上世紀**十年代的大頭電腦和現在的先進計算機相比一樣。
在這種處理方式下,他們所覺察到的任何東西,但凡有對他們性命產生危害可能的,都會被提前感知。
這才是至誠之道的真相。
所謂至誠之道境界,也不只是練武的人會有。讀書的,參禪的,修道的,都有這種說法,其實至誠之道四個字,本來也就是來自于《禮記·中庸》中的記載,“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在佛家也有典出,是金剛經中的一段,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而在道家,這樣的境界,又被稱之為“太上忘情”,老子之中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嬰兒是能夠感知情感,他喜了會樂,悲了會哭,卻又不會對情感有過多留戀,這是對待情感的最真誠的表現。
當然,三者中的重點各有不同,修成的“至誠之道”也有不同特點,儒家的側重于“知”,佛家的側重于“無”,道家的側重于“忘”。
但這些種種心靈上的修行,世界觀的認知,雖然超乎常人的理解,可一旦說明白了,也就沒什么神奇的了。
李照和江波龍光,卻不會局限于這種說法。
他們能夠隔著半座現代化程度極高的城市,互相察覺到對方的情緒,行為,舉動。
這已經超越了現代科學認知中的范疇,變成了某種超自然的現象。這可以稱得上是“增強版至誠之道”。
而這種種的神奇玄妙,都是來自于江波龍光的一枚玉佩。
從江波龍光進入到這座城市以來,它就久違地處于激活的狀態,仿佛感應到了這顆星球上生命個體素質排名在前五的兩個人,終于相遇了。它為了這一刻,等待了太久太久!
它迫不及待,要這兩個強者、猛人、野獸,在這座城市里慘烈地廝殺。
廝殺到只剩下一個人存活為止。
所以李照雖然還沒有達到至誠之道,但也在玉佩的相助下,和江波龍光建立起了某種無法用言語說明的聯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玉佩給這兩個人制造出了獨屬于他們的斗獸場,將這兩頭人類中的猛虎、雄獅,放逐了進去。
但是他并沒有急著找上門去,與江波龍光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