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尹導,楊蜜又見面了。歡迎你們來參加節目。”
嗯,沒錯,上次在上海采訪他們也是她,這次別再問奇葩問題。
“主持人好,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兩人分別打了招呼。
“我先向觀眾朋友們介紹一下兩位……”
“……”
尹子雄挺無語的,這是流程沒搞對嗎?
“尹導,這些天關于你的討論挺多的,在介紹電影《鯊灘》之前是不是先聊聊那些對你的討論?”
“可以啊,其實也沒什么討論,我不知道大家為什么反應這么大。”尹子雄聳了聳肩。
“你還是覺得去好萊塢拍電影跟‘為國爭光’是兩碼事?你依然不認同《南方都市報》記者的觀點?”
“對,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事,我不明白大家為什么上升到了一個社會問題。如果把角色換一下,我想大家就不會認這是為國爭光了。比如,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因為工作能力被美國的一家公司看中了,邀請我去美國工作,這難道就是為國爭光了嗎?這去美國工作與為國爭光有什么關系?”
“但你不可否認,電影有特殊性,不能拿普通工作作對比。每年去美國工作的白領有很多,但將要去好萊塢當導演的內地導演只有你一個。這才是區別,這才是別人認為你為國爭光的原因。”
當然尹子雄不會去反駁主持人說他不是內地第一個去好萊塢的導演,還有個陳凱各呢,只是人家沒成功而已。
“第一,就算我去了,我也只是去工作,跟爭不爭光沒關系。第二,為國爭光的定義我想有些人搞混了,為國爭光是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比如說我在電影行業,為國家作出了突出貢獻,那就為國爭光。但現在這僅僅是去好萊塢拍個電影,這算什么貢獻呢?第三,我覺得我們的一些輿論需要改一改,我們與美國有差距嗎?與西方有差距嗎?有,這確實得承認。但有差距就得要樣樣都要低人一等嗎?什么叫我們去了美國或西方就要感覺高大上,高人一等,為什么我們做的任何事物都要得到了美國或西方的認可了才是高級的?才是正確的?誰規定的?”
“我覺得這是民族的極其不自信,個人的極其不自信。”
“我覺得國人要豎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這種一切以西方為標準的價值觀是扭曲的,是在誤導國人及我們的下一代。”
“你認為美國自由民主的那一套是不對的嗎?”主持人繼續追問。
“這是關于電影的交流,關于這樣的問題我就回答這一次。”
郭瑋點了點頭。
“有多少人去過美國,去過歐洲?我想大部分人沒去過吧!我們所知道的美國以及西方都是通過那些宣傳中得知到的信息吧?那宣傳就一定是對的嗎?美國以及西方就一定是好的嗎?那里真的比天堂還美?我想就是神話世界中都有不美好的一面,更何況是一個現實的人類世界?所以,美國及西方像天堂,你們信嗎?”
“另外,所謂的自由、民主真有那么好?美國人幫伊拉克實現了自由以及民主,但伊拉克卻失去了幾千萬的生命。難道要說‘伊拉克人民雖然失去了一切,但獲得了自由?’,這就是西方式的自由民主高過一切?沒了生存權,沒了生命權,沒了工作權的自由叫什么自由呢?”
“好,那咱們聊回電影的話題,楊蜜,談談你對尹導的看法,當初他請你去當《鯊灘》女主角時你是什么感受?”
……
錄得很累,心累,尹子雄不喜歡,但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