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媒體已經瘋了,反正這是第一部國產電影日票房突破億元大關。如何用天花亂墜的文字或語言來吹捧這個事的狀況就不一一贅述了,免得讓人覺得又在水文字。
反正能怎么贊美怎么贊美,再加上還有官媒的推波助瀾,別看這日票房過億好像不值得吹捧,但這真是件大事。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國產電影市場將迎來大爆發,得有多少資本要扎進來?不知道,估計資本是瘋了。沒辦法,現在的制造業不賺錢,炒房炒股再怎么贏利率高,也不能可能高到這種程度吧?
今天早上三爺在接受采訪時說,《時間規劃局》的預計票房是13億。
13億啊,民間多少的會計師,精算師,投資大師在算數了。
根據目前中影披露的制作成本是6000萬,之后好像追加了點宣發費用,那就算7000萬吧。
如果是13億票房,投資收益比是多少?18.57倍,1857%,投資房產才能賺多少?3倍5倍?那還得要時間成本。股市是可以達到這樣的收益比,但那是莊家或操盤公司啊。
當然,他們比較的只是成本對營業額,但沒算利潤,但立馬有專業人士把利潤比也算出來了。
按13億票房計算,先扣除5%的電影基金,再扣除3.3%稅。就是扣除了1.1億左右,剩下的11.9億票房制片方得43%,也就是制片方可得5.117億。
如果還要扣除10%的宣發提成的話,那還有4.6個億的純收入。
7000萬的投入,收4.6個億的凈利潤,那就是6.57倍的收益。還不算這個電影的電影及其它版權的收入,光票房就賺了4.6個億。
然后,又有媒體爆出來,《時間規劃局》是全球發行的,海外票房收益還沒算。
哇,那這個就真賺翻了。再算算周期,《時間規劃局》是四月底申報,六月一日開機,七月四號結束。
四月底立項,下映估計是12月30日,八個月。
也就是說7000萬投進去,八個月個凈賺國內票房4.6個億,然后還要算海外票房。一年不到,投7000萬,賺4.6個億,華爾街的股票經紀報給投資人的收益比,年化率的平均值是35%。
東莞那些剛剛倒閉的工廠老板們傻了,他們辛辛苦苦開工廠開了數十年都沒賺到4.6個億,關鍵是金融風暴一來廠子也倒了。這樣的對比,真讓人覺得世界是如此不公平。
聯合起來,籌錢,進入影視圈,去圈錢。
瘋狂么,肯定很瘋狂。但尹子雄知道這是無法阻止的,沒有《時間規劃局》,也會有《泰囧》讓大家瘋狂起來的。
《泰囧》的成本更低,贏利率更高。
……
當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的,比如北大某文學教授,中國的影評人大佬就發聲了。
“一部沒有批判性,也沒有藝術性,所謂的科幻都是偽科幻的普通電影,不過是通過了中影的加持,再加上嘩眾取寵的宣傳,然后取得了一時的票房就把一個沒有特點的電影給捧上了神壇,這到底了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觀眾已經失去了鑒賞能力了,現在市場上有藝術性的電影《王的盛宴》、《一九四二》卻沒人問津,這是中國電影的悲哀與倒退。”
尹子雄剛從長沙河西通程影院出來就被記者給堵住了,各種問題。有恭喜的,有祝賀的,有讓尹子雄分享成功經驗的。
尹子雄很無語:“現在總票房才兩個億,離13億還早呢,怎么大家把它當成已經13億了呢?”
“那你對13億的總票房有沒有信心?”
“那當然有啊,必須能達到。”
“這個信心來源于哪里?”
……
“尹導,你怎么看北大XX教授的言論?她批評你的電影沒有批判性,沒有藝術性,宣傳上嘩眾取寵,你有什么回應嗎?”
“我不想回應某些人,特別聲明啊,我的話沒有指北大的XX教授。我只是說某些人,你們說這些人說的話有什么可信的?她們說我的電影沒有批判性,那是睜眼說瞎話,所有看過《時間規劃局》的人都知道,這不是批判是什么?所謂的專家教授的標準是多么的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