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子雄說到這,看了看臺下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的電影人,有人了然,有人茫然,有人不以為意。
“2006年有一部偽紀錄片,名叫《波拉特》,我不知道現場有多少人看過這部電影。其實這部電影并沒有多偉大,也不是什么驚天神作,獲獎無數的電影。它不過是每年歐美要看的眾多紀錄片中的一部,而且是以紀錄片形式的惡搞電影。”
“這里補充一下,其實在歐美,有一種電影類型其實很受電影院歡迎的,它就是紀錄片。所以,在歐美有很多拍紀錄片的導演,但在中國這類導演很少。這不個不說,我們說回《波拉特》,《波拉特》主要講什么呢?說的是哈薩克主播波拉特被派到美國去學習世界最先進的文化,然后在美國拍了一部紀錄片回國報效父老,而這卻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推動下拍攝的。”
“波拉特在美國的形象就像是鄉巴佬進城,在美國鬧出了不少的笑話,然后他要拿著這部紀錄片回到了哈薩克。”
“具體的劇情我就不在這里再贅述了,有興趣的朋雄可以在之后找個機會去看看。這部電影到底在惡搞了什么,惡搞到什么程度。今天我要說的是這部電影的影響力有多大。”
“這部電影中惡搞哈薩克斯坦的部一度讓很多的觀眾信以為真,這搞得哈薩克的外交部花了一大筆經費來維護國家形象,來告訴全世界,哈薩克不是電影中那樣的,還在美國重要的報紙登報聲明哈薩克不是電影中那樣,呼吁大家不要相信電影中的橋段。”
“以為這就完了嗎?沒完。關鍵是這部電影惡搞的哈薩克斯坦國歌,在2012年科威特的一個大型的國際射擊比賽上拿來當成真正的哈薩克國歌來播放。”
“關鍵是這惡搞的歌詞確實很惡心,比如其中有這么說的:哈薩克斯坦,在這世上最牛逼,其他諸國,當家的都是些**……我記得第一句是這樣的。”
“哈哈……”現場的臺下眾人頓時哄堂大笑,尹子雄也笑了笑。
“你看,我們外國人都是看個樂呵,但是,你們可知道這部對哈薩克斯坦人民的傷害有多大?一度讓很多的哈薩克人走出國門有人就把他們與電影中聯系在一起,很多人記住了他們被惡搞的國歌。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很多的電影人根本不清楚,他要做的電影會擁有多大的力量。這個力量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形象,進而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尊嚴。”
尹子雄說到這,臺下的許多人都沉默了。
“當然,《波拉特》的影響是負面的。也有些電影的影響是正面的。比如,韓國的《素媛》,《熔爐》,改變了韓國的對未成年人和殘障人士的立法。《美國田園下的罪惡》,這也是改變美國對兒童保護立法的電影。《羅賽塔》是改變比利時兒童保護法的電影,《電鉆殺手》是促成英國1984年錄相紀錄法的電影。”
“等等,還有很多,我不一一舉例了。通過我剛才的舉例,我相信很多人更加深刻的了解了電影它的力量有多大,可以改變國家的形象,可以改變一個群體的命運與利益。所以,年青的電影人們,你們不要小看了你們要玩的電影。”
“正因為有人發現了電影的力量,所以,總有些聰明的人去利用這些力量去干電影以外的事。比如,韓國的一些電影人覺得這些深刻揭露社會現實的電影可以受到如此大的反響,于是他們開始拿這個揭露社會傷疤去賺錢,去獲獎。因此,韓國的許多的電影人走向了專門挖掘社會黑暗的電影之路,在他們的電影中韓國政府已經變得腐敗不堪,比黑社會還要罪惡。但是,事實是這樣嗎?事實是,他們的政府帶著韓國這么一個小小的國家發展到了全球前十五的存在,才五千多萬人口,經濟發展到全球前十五,這是一個堪比黑社會的政府干的事嗎?”
“但是,觀眾會忽視這些,他們只會被那些電影對韓國政府黑暗的描繪所洗腦。”
“當然,有人看到了電影黑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力量,也有人發現美化一個國家的力量。比如,美國。美國就是通過大量的好萊塢電影美化美國的自由、民主等,把美國塑造成了世界的燈塔。但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呵呵,去過美國的人都知道美國是怎樣的。它富有嗎?去中產區,去富人區轉一轉,去高科技區,去金融區看一看,它肯定是富有的。但是,他們很少去拍去展示那80%的窮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