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一把眼刀甩過來,“我能有什么事?該有事的是他們,得罪了姑奶奶我,肯定沒有好下場,走!咱們去逐鹿書院。”
“去書院干什么?”
哥三再次深信不疑:妹妹真的瘋癲了。
越是這么想,三人越是亦步亦趨的跟著王志,可不能讓她干傻事啊。
逐鹿書院是海寧府最大的書院,也是最富盛名的書院,出了不少進士舉人。而書院的山長楠竹先生更是當朝聞名的大儒,曾是文淵閣大學士,門生遍布朝野,兒孫們很多在朝為官的,他辭官告老還鄉后,就開始在逐鹿書院教書育人。
逐鹿書院坐落在府城一處僻靜的地方,占地廣闊,建筑雅致,書院周圍也因此發展了不少商鋪,多以書店和飲食為主。
書院門口竹葉青青,擁著一樽巨大的抱鼓石,上邊繪著歲寒三友,象征著文人高士不畏權勢,不趨炎附勢,凌風傲骨的氣節。
正值飯點,院門大開,有學子出入。
門口小童攔下幾人,“你們找誰?”
王志上前解釋來意,“我們是小豆子,不是,是徐正德的好友,特意來探望他的。”
搞明對方來意,小童笑著說:“原來是楠竹先生弟子的好友,那你們在這等著,我去幫你們叫人。”
小童匆匆跑走,再次回來時,身旁可不就跟著小豆子。
見王志兄妹四人朝他揮手,小豆子也笑著回應。他是孤兒,除了新認識的朋友顏不棄偶爾來找他,就再無其他訪客。
雖然楠竹先生十分重視他,書院里沒人敢明目張膽的欺負他,但對于乞丐出身,又是孤家寡人的他,還是會表現出一種排斥。
所以,平日里,在書院,除了幾個寒門學子,他還真沒什么朋友。
在朝為官,可不僅僅看的是學問,出身和人際關系也尤為重要,若是僅憑一己之力,是難以立足的。
“王志,你們怎么來了?”
高興之余,小豆子詢問對方的來意。
王志上下打量了一下小豆子,穿上書院統一的學子裝,瘦高的少年郎還真有幾分意氣風發。
“怎么,當上了讀書人就不認我們這些老朋友了?”王志笑著打趣對方。
“哪能啊!要不是你當初點醒我,我還在街上要飯,混吃等死呢。”
這個時代,讀書人是非常受人尊敬的。
王福浩羨慕的說:“小豆子,你可真厲害,能成為楠竹先生的親傳弟子。”
“是啊,俺們這輩子連字都不識,不識字,容易被人騙,也干不成大事。”
王福生想起之前大伯被人騙著簽了賣身契的事,就覺得不識字太吃虧了。
王志一直有個想法,就是讓王家的孩子識字,且不說讀書明理,當官之類的,單單不做個文盲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