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這個估計很合理,大宋朝大海面積廣闊,陸地少,加上人們不會做海貨,所以肉貴海貨很便宜,一斤五花肉12文,純肥肉15文,瘦肉只要10文。
“150文不少了,過去兩天能有這收入就不錯了!”村民高興的說。
過去,除了大魚其他的其實都賣不上錢,現在什么都能賣錢,可太好了!
王志看著村民黧黑樸實的臉上,露出孩童般的笑,不知怎么的,眼里酸酸的。
按照村長這種算法,一船一天150文,一年出海大概8個月,一年是3.6兩的收入,一家三條船左右,一年是10.8兩收入,這也太少了吧!當然,柳十娘的貨少一些,就算多也就15兩收入唄,難怪她家過去干了好幾年才攢了一條船。
王志擺擺手說:“村長叔,您不用擔心,這事我有成算,我能做主,我拍板了,柳嬸家的貨是一兩銀子。”王志又轉頭對孫寧和孫安說:“你們負責登記,讓柳嬸按上手印,下午領銀子。”
孫寧哥倆立刻放好桌子,開始登記。
“柳嬸子,你到孫寧他們那去吧,其他村民也一樣,凡是我估價完了的,沒有問題的,就過去登記按手印。”
王志開始看下一家的貨物,是村長家的,貨物比柳十娘多了一半,有三百多斤,王志估價是1.8兩,之所以大于1.5兩,是因為貨物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村長撈的魚更大更值錢。
村長小兒子的船,因為有幾樣更值錢的貨物,直接賣了三兩銀子。
村民們都驚呆了,難以置信的瞪著眼睛看,就這一上午,村長家就賺了4.8兩銀子,差不多過去一年的收入了,那還得年景好,沒有狂風暴雨的時候。村民們想著什么時候能輪到自己家,能賣都少錢?
王志又去了其他村民那估價,大多是1.5兩到2兩之間,沒有太驚艷的了。
陸陸續續有跑的比較遠的船只上來了,其中就有王大有哥三,他們領著兒子出海了。
王老漢領著家人迎上去:“回來了,跑那么遠干什么?”
“爹,你放心吧,自家的買賣俺們還能不支持不成。”王大發將海貨搬下船。
王志看了一眼貨物,系統很快掃描完畢,王志報了個驚人的數字:“六兩!”
其他村民都看了一眼王大發的貨,重量差不多啊!全當王志偏私,但誰都沒挑明,一天幾兩銀子的收入,像七叔公家那么多人,七條船,一天就20兩收入,簡直跟做夢天上掉錢似的,誰敢多嘴得罪財神爺,要是真不要他們家的貨了,還不得后悔的哭死。
王大發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心里又糾結又高興,侄女這是向著自己呢。
王志知道他們怎么想,就明說了:“大伙不用懷疑我的估價,價格的差異,全因為海貨不一樣。我三叔的海貨里,值錢的比較多,比如沙糞,東星斑,海鰻,特別是這幾只龍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