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對這些島民也不甚在意,連魚稅都不收,因為他們也不來魚市賣魚。
這些年,王家日子也不好過,王老太太已經好多年沒回家了,她有兩個哥哥,沒有姐妹,這么些年沒見,也不知道現在日子過得怎么樣了。
王老太太有時會講起未嫁時的趣事,說起自己的哥哥,她飽經風霜的眼里會帶著淡淡的幸福。
看著村里來探親的娘家客,王老太太羨慕的不行,“也不知道俺爹娘他們現在咋樣了?”
王老漢見老妻如此,心里有些愧疚,都是自己沒本事,害得老妻跟了自己這么多年,連娘家都顧不上回去。
“老婆子,要不咱們把岳丈家接過來熱鬧熱鬧,家里住的開。”
王志對海島也十分的好奇,贊成的說:“是啊,阿奶,人多熱鬧,咱們村子難得有這樣的喜事。”
王老太太感動的眼睛有些發酸,說:“那成吧,也該聚聚了,都老了,再不聚,怕是沒機會聚了。”
王老太太見幾個媳婦低頭不語,知道她們也是想家了,就說:“要聚就一塊聚吧,你們也把娘家客請來吧。”
王志的娘李桂蘭是京城官家的大丫鬟,因為李家獲罪被滿門抄斬了,她才被流放南海,和梅家人一樣,到海寧就被差役偷偷賣了,當時李桂蘭得了風寒,雖然樣貌不錯,卻沒人愿意買,王老太太正愁沒錢給兒子娶媳婦,海邊沒有合適的,陸地上的姑娘不愿意嫁給水上漂的人家,眼瞅著王大有老大不小了,還沒個媳婦和孩子。
正巧王大有打短工路過人市,一眼就看中了李桂蘭,就把工錢全給了人牙子,人牙子本來嫌少,但看著進氣多出氣少的李桂蘭,扔了也是扔了,賣了還能得幾個酒錢,就甩賣給王大有了。
說來也是李桂蘭命大,最后挺了過來,兩人就順理成章的成親了,所以,李桂蘭沒有娘家人。就算有,京城何止千里,也回不了家。
王志的二嬸王翠花也是被拐賣的,趁人牙子不注意自己跳海跑了,被王家人救了,她知道自己家在哪里,但太遠了,根本回不去了。
至于王志的三嬸張冬梅,那就有點話本性質了,她不但不是窮人家的姑娘,還是鎮子上窯廠家的姑娘,雖然張家窯廠不大,但燒著陶器,日子也算富裕。
張冬梅當年是和王大發私奔的,張冬梅年少時很叛逆,經常偷跑出家門在鎮子上玩耍,有次,在街上遇見了無賴,被逼進無人的巷子,欲行不軌,被賣魚的王大發救了,當時王大發也沒想什么,將人送回去就轉身走了,連個名都沒留,但張冬梅留了個心眼,問了對方的信息,知道對方在鎮子魚市上賣魚,就經常假借買魚去見王大發。
一來二去,兩人便互生情愫,這張冬梅還比較主動,所謂女追男隔層紗,兩人有意后,張冬梅才將自己的身世告訴了對方,王家人都覺得不妥,張家人更是堅決反對,甚至想拿錢讓王大發知難而退,這反而讓王大發更加生氣,絕了與張冬梅的來往,后來,張冬梅以死相逼,自己跟著王大發去了王家駝子。
可以說,王大發和張冬梅不是合法夫妻,這也是夫妻兩這些年的心病。但這事誰也沒對外說,都是普通老百姓,關上門過自己的日子,家家都窮,沒錢辦婚事的多了去,根本沒人注意這事。
村長和族長也好說話,就將張冬梅的名字加在族譜里了,都是為老王家傳宗接代的婦人,有資格入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