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離開土地廟后,就再也沒有與他們見面了,他的束脩都是楠竹先生做主免的,而其他生活費也是靠平日抄書積攢的,積蓄少的可憐,他沒能力幫助他們。
有時,他會偷偷回來,遠遠的看著他們,省下錢買一些米面放在土地廟門口,敲幾下門,然后轉身就走。
毛毛最小,只有五歲,他較真的說道:“我就說嘛,小豆子哥回來過,門口的碎米就是他放的,我看見了,你們都不信我。”
這下,大家都知道,這個一起流浪,一起要飯的哥們沒有拋棄他們,還經常在暗中偷偷幫助他們。
眾人簇擁著小豆子和王志進了土地廟后院。
出乎王志的意料,后院被打理的非常干凈,沒有任何異味,柴火整齊的堆放在茅草棚里,院里有一棵柿子樹,此時,樹上掛滿了紅通通的柿子,像一盞盞小燈籠,給破舊的院子平添幾分喜色,樹下有一口水井,周圍砌了一個井臺,似乎是防止小孩掉進去。
這些孩子基本都是偏遠地區逃難來的,一般都是沿海漁村出海失事人家的孩子,加上臺風海嘯等災害,沒了船,沒了活路,才進城淪為乞丐的。
正值飯點,簡陋的灶房里一個十幾歲的女孩正在煮著什么東西。
王志將帶來的包子和饅頭放在院中的石桌上,“這是給你們帶的吃食,還熱乎,你們趁熱吃吧。”
幾個小點的孩子圍了過來,看著白花花的饅頭和包子,吸溜著口水,但并沒有上前要。
一個孩子王模樣的少年走了過來,道謝后接過東西,數了一些饅頭放進一個木盆里,將剩下的包好,拿進屋子里了。
擺飯的時候,王志才知道他們煮的是什么,一鍋混著碎米的野菜,米粒少得可憐,估計只能提提味了,剩下的全是綠幽幽的野菜。
綠幽幽的野菜若是長在山野里,王志會覺得賞心悅目,但此時放在碗里,這讓她想起了剛穿越時的王家,飯桌上除了魚就是野菜糊糊,能綠出人的苦膽水。
主事的少年叫趙虎,今年十五歲,已經在海寧當了五年的乞丐了,其實到了他這個年紀,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沒必要再當乞丐了,但他放不下廟里小些的孩子,都還沒及笄,沒有他,很難不被人欺負。
趙虎開始分饅頭,一人一個,分到阿蠻的時候,他放了兩個在碗里。
王志看著碗里的饅頭,笑笑,推拒的說:“你們吃吧,我剛吃過。”
小豆子則是將碗里的饅頭放進了阿蠻的碗里,阿蠻沖小豆子咧嘴笑,天真的像個小孩,其實他已經十五歲了,但因為天生有些不聰明,心智單純,像個孩童一樣。但他人很老實,院里很多重活都是他在干,從來沒有一句怨言,但就是吃的多,容易餓。
等他們吃完了,王志好奇的問:“之前阿蠻說的他們是什么人?”
說到這里,所有人都變了臉色,有小點的孩子,膽小的躲到阿蠻的身后。
趙虎看了一下小豆子,說道:“是二癩子的人,他們要把我們賣到窯廠去做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