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植民連連感激,青年學生卻淡然一笑。
“山高路遠,望君珍重!”
他一抱拳,頭也不回地走了,很快隱在了洶涌人群里。
顧植民和徐小姐站在原地,望著學生消失的方向良久。
許多年里,他們每次捐贈,總能看到一些新的面孔,又失去一些舊的面孔。一個個革命者流血,倒下,更多的革命者接替了他們,繼續奮勇向前。
“我們會勝利吧……”
徐小姐挽住丈夫胳膊,靠在他肩上,輕煙似的問了一句。
顧植民摟緊妻子,腦海中回想起許多人的面孔來。有當初在錫箔廠支援戰事、救他一命又慷慨赴死的書生;有發奮自強、努力喚醒同學們的如意;有被日軍毒打欺凌、誓死不屈的后生;有剛剛的進步青年;還有無數沐浴血斗爭的人們。這些面孔散發出同樣的光芒——堅毅和信念,必勝的信念!
“我們必勝!中國必勝!”
顧植民篤定地說道。兩人相偕著離開,腳步沉重了許多。
翌日,各大報社爭相報道了昨日顧植民火燒冷霜的新聞,與顧植民夫婦相熟的東方廣播電臺還特特采訪了兩人,以“百雀羚,良心貨”為題,專門出了一期節目。
一時間,“百雀羚,良心貨”的口號傳遍四海,小傅臉上終于掛上了笑容。
這把火雖然損失慘重,但燒出了信心,燒出了百雀羚的“誠信”精神,亦將百雀羚的名聲燒得響響亮亮。客人們對百雀羚更加信賴,購買起來沒有了后顧之憂。冷霜銷量也隨之節節攀升,工人們加班加點趕制,仍然供不應求。
顧植民給每個人都包了紅包,培福里33號,人人喜氣洋洋,各個滿面春風。
隨著銷量的再次上漲,顧植民又招來許多工人,培福里的房子也顯得局促起來。
這次,換從來不熱衷買房的徐小姐拍板了,她力主更換廠址,擴大生產,最終挑中了濟南路崇德路的一處舊工廠。
搬遷前夜,顧植民摸著培福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惆悵地嘆氣。
徐小姐從身后過來,擁抱住他,兩人回憶起在這間屋子的點點滴滴。百雀羚冷霜在這里誕生,百雀羚在這里成長、壯大,如今,雛鷹展翅,終于要離開母親的懷抱。
良久,徐小姐倩然一笑,打破了傷春悲秋的氛圍。
“好啦,只是廠房遷過去,我們又不搬走,儂若是哭鼻子,我可要笑話了!”
顧植民哈哈大笑起來,擁著妻子,望向窗外無邊月色。
搬遷之后,崇德路的工廠很快運轉起來,工人們忙中不亂,井然有序。一桶桶的膏體冷卻成型,又被一雙雙巧手分裝進鐵盒里。一盒盒冷霜被整齊地碼進箱子里,又被裝進車廂里,運往五湖四海。
時光荏苒,崇德路整日車水馬龍,赫赫有了大廠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