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旭走過去看了一眼,發現果然如此。
這些書生的字,就跟木版印刷體似的,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
顧旭知道,這種字體叫做“臺閣體”。
因為大齊王朝科舉取士,要求用楷書答卷;字跡欠佳者,就算滿腹經綸,也會榜上無名。
所以書生們都會苦練“臺閣體”,避免因為書寫問題丟了“卷面分”,導致十年寒窗付諸東流。
這時,書生們也注意到了顧旭的到來。
他們紛紛起身,對顧旭拱手行禮道:“小生見過顧大人。”
其實這些書生的年紀都比顧旭大不少。
當他們在顧旭面前自稱“小生”時,顧旭總會感覺有些怪怪的。
“你們認得我?”他問。
“顧大人天縱之才的名聲,誰人不知?”一個書生開口道,“周教諭不止一次在我們面前描述過您的事跡。他說像您這樣的人,絕非池中之物,將來必然扶搖直上,成為如國師、司首般位高權重的大人物。”
不愧是周教諭手把手教出來的弟子!
這吹彩虹屁的功夫,倒是頗得周教諭的真傳!
聽到這話,顧旭在心頭默默感嘆。
“你們縣學最近有沒有什么動靜?”他沉吟片刻,問道。
他想起上個月去沂水縣學驅鬼時,曾經跟周教諭提起過縣學風水不好、需要改善的事情。
書生回答:“最近縣令大人派人測量了縣學東邊的地形,想在那里修建一座‘進賢樓’——只可惜沂水縣近期財政緊張、經費不夠,遲遲沒有開始動工。”
顧旭點了點頭。
看來在這個世界上,缺錢的人不止他一個。
…………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崔天佑取出不少損壞的書籍,向顧旭提出不少問題。
“《飛鴻劍法》的第三卷中,有兩個不同版本的描述——‘輕如鴻羽’和‘勢若驚鴻”。顧老弟,你知道哪一個是正確的嗎?”
“第一個。《飛鴻劍法》的要領在于輕起輕落、以巧破力、四兩撥千斤。倘若過于注重氣勢,反倒違背了它的本意。”
“在一本風水學著作中,有提及‘桑松柏梨槐,不進王府宅’——倘若在住宅中栽種這些樹木,會招來不幸。但是,我們又常常用‘桑梓’一詞代指故鄉。這里顯然有自相矛盾之處,顧老弟你覺得這應該如何解釋?”
“不栽種桑樹,是因為‘桑’諧音‘喪’,被認為不吉利。但實際上,這只是迷信,并不是風水。桑樹并沒有任何招陰的作用。這本風水著作,應該是根據民間言論瞎編的。”
“……”
就這樣,兩人一問一答,很快就解決了諸多疑難問題。
旁邊的書生們也在不知不覺間停下手頭的工作,望著對各種刁鉆偏門問題應答入流的顧旭,不禁瞠目結舌。
“這位顧大人的腦子是怎么長的?他為何能準確無誤地記住這么多亂七八糟的知識?”書生們只覺得難以置信。
想到自己連日夜苦讀的四書五經都偶爾會背錯,書生們不得不痛苦地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