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里走一些后,顧旭還發現兩側墻壁上雕刻著很多繁復晦澀的圖案,給人一種頭暈目眩的感覺。
顧旭停下腳步,微微皺眉。
這些圖案毫無規律,并不在他認識的符篆體系之中。
若不仔細觀察,恐怕會以為它們只是流水侵蝕留下的痕跡,而不是人為雕刻的。
但不知為何,當顧旭看到這些亂七八糟的圖案時,他的腦海中卻莫名地浮現出了一些畫面——
在一片漆黑的世界里,深紅色的火苗像是宮廷里的舞女,穿著輕紗制成的長裙旋轉跳躍。
乍看極具美感,但卻蘊含著焚燒一切的恐怖溫度。
有幾個衣著襤褸的身影盤膝靜坐于烈火中央。
他們眉頭緊皺,顯然正在忍受著劇烈的痛苦。
但是他們依舊不動如鐘。
他們似乎把自己的身軀當成了金屬,在烈焰里經受千錘百煉。
……
顧旭眨了眨眼睛。
這些畫面很快消失不見,仿佛是他腦子里冒出來的幻覺。
不過直覺告訴他,這些墻壁上的刻痕肯定不簡單。如果能夠把它們破解出來,或許能夠發掘出長命教當年的一些隱秘。
“是直接去那熔巖地河,還是先留在這里研究一下這些圖案?”顧旭猶豫了片刻。
這些壁刻讓他不經意間想到了《焚天七式》。
《焚天七式》也同樣是眾多由點與線組成的、沒有規律的繁復符文,同樣讓人砍的眼花繚亂。
而且都和“火”有關系。
“在這個神秘的洞窟里,也許去了暗河后,就不一定能回得到這里了。”顧旭思索片刻后,還是選擇停在原地,繼續嘗試解讀這些復雜的壁刻。
…………
既然不能把它們當做是一般的符篆,那么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理解呢?
顧旭陷入沉思。
他曾經把“螢焰”的圖案理解成是螢火蟲飛行的軌跡,繼而把它們想象成了千柄飛劍裹挾火焰飛向遠方——也就是劍陣的圖譜。
借助同樣的思路,他嘗試徹底放空自己的心神,放飛自己的想象,一邊感受著洞穴深處傳來的灼熱溫度,一邊進入無比熟悉的頓悟狀態。
暗紅色的火苗,以及靜坐于火焰中的苦修士,再次出現在了他的視野中。
但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回苦修士的腳踝上戴著被燒紅的金屬鐐銬,傷口處有鮮血流淌。
火焰之中隱隱浮現出三個篆體大字——
“業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