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江同學會從燕北大學食堂里把飯打好給兩人送過來,用江同學的話說便是學校外面的飲食怕不干凈,晚上還會經常自己下廚給寧為煲個湯打車送到超算中心這邊,當然江同學也不會承認這是專門給寧為煲的,理由是晨露每天要學習到很晚,姐姐心疼妹妹所以煲些湯,但妹妹一個人喝不完,所以就給寧為跟余興偉帶些來。
反正不管怎么說,這些飯菜跟湯真的比余興偉打的更好吃就是了。
就這樣花費了大概一個月時間,超算中心終于在寧為、余興偉以及三月的共同努力下改造完成,三月也終于正式搬進了它的新家。好處是這次升級之后,寧為也不再需要必須到書房才能跟三月面對面的交流,完成了搬家之后三月的主程序留在了超算中心,但觸角可以直接伸到寧為直接為三月開放了端口的所有設備。
這大概就類似于網絡游戲的服務端跟客戶端,三月的計算跟數據存儲都保存在超算中心這邊,跟三月的交流則可以通過智能手機、筆記本、臺式電腦甚至是其他智能穿戴設備完成。這也讓三月更像是一只電子寵物了,呆在辦公室里思維卡殼了隨時都能把三月調出來,調戲調戲。
當然,這個浩大的工程并沒有耽誤三月繼續跟西方學術界保持聯系,甚至這一個月來,三月的在數學界,尤其是西方數學界被捧得越來越高了。具體表現就是許多西方數學界教授發來了電子郵件,邀請跟三月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數論基礎進行合作研究。
學術界的合作研究跟與企業與學術界的合作又有不同,大都走的是獨立思考,然后定期交流的路子。大概就是大家研究同一個選題,每隔一段時間,雙方就對目前的研究成果進行一次學術交換。當然,如果某人有重大突破,如果對方又有時間,也可以馬上進行交流。
隨著互聯網的進步交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完成,比如郵件,比如網絡視頻或者語音進行探討等等。寧為的選擇是來者不拒,全部都接受了,就這樣三月教授總計跟國外學術圈三位教授,兩位科研機構科學家,還有三位企業實驗室的科學家結成了這種合作研究的伙伴關系。
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谷歌X實驗室、MIT-IBM沃森人工智能的工程師,等等。
這也是整個升級工作持續了一個多月的原因。除了給三月升級外,寧為還要跟三月一起就同行的研究發表一些看法,拋出一些觀點進行探討,當然這個過程中最騷的操作是,寧為偶爾還會直接把后臺三月的邏輯思考過程詳情記錄下來,然后經過一番加工還原成數學理論之后,直接丟出去來給這些專家們提供各種極為復雜的實現機器思考思路……
效果也是很明顯的。
真的,當一眾大佬們在深入交流后將三月驚為天人,自然會在更多場合對三月的研究表達自己的欽佩之情。
唯一讓大家遺憾的是,三月一直堅持用最傳統的郵件形式來進行雙向交流。
如果說之前有人自認為看破了一切,那么在寧為選擇沉寂,而三月長期會有一些新觀點拋出,并引發討論的情況下,基本上已經沒人在懷疑三月本身的學術能力。
更可怕的是,三月教授在思考這些的同時,雖然審稿效率有所下降,但依然笑傲群雄,哪怕依舊保持著毒舌點評風格,依然得到了最受數學期刊編輯喜愛審稿人的稱號……
神秘而可愛的三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