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素素的印象里,李太后是不信神佛的。
但她今日卻衣著樸素,頭上只簪了一支白玉簪子,幾根白發在穿窗而入的日光中微微閃著銀光。
李太后站在書案邊抄寫佛經,神情肅穆。
蘇儉和李素素踏進慈壽宮時,李太后的手頓住,墨汁暈染在娟秀的小字上,這篇佛經,算是毀了。
一日不見,李太后看上去似乎蒼老了許多,她看向蘇儉的目光已沒了出征歸來時的心疼與驕傲。
李素素懷疑是自己看錯了,李太后的眼中,為何好似有怨恨?
李素素心底的不安更甚。
蘇儉帶李素素來慈壽宮,是商量封妃事宜。
以往這些事都有宮人打理,蘇儉極少過問。
對于蘇儉的迫切,李太后幾次欲言又止,最后以還未將兩人的生辰八字送去司天臺為由,婉轉地向蘇儉表達了想將此事延后的想法。
以前李太后也是不同意李素素嫁入皇家的,但蘇儉不是說她答應了嗎?
而且,李太后沒有不答應的理由啊。
昨天她還吩咐李素素去給蘇儉送參湯呢。
莫不是她已經知曉畫中仙離去的消息?
蘇儉臉色微沉,手里的茶盞重重擱在檀木桌上,他這是生氣了。
蘇儉向來孝順,從未跟李太后紅過臉,今日這番舉動,又是出乎李素素的意料之外。
不等蘇儉開口,從外面疾步進來一個太監,神色匆匆,走到蘇儉身旁,連規矩都顧不上,附在他耳邊不知說了些什么。
蘇儉掃了一眼李素素,又看向李太后,沉聲道:“那便麻煩母后盡快讓司天臺合了八字,再定個良辰吉日。”
李太后連忙應了,對蘇儉冷漠的態度并沒有表露出不滿。
應是出了什么大事,蘇儉走得匆忙。
李素素卻為今日逃過一劫暗暗松了口氣。
蘇儉走后,李太后緊緊捏住李素素的手,她手背的青筋因用力而凸起。
李太后在顫抖,李素素第一次見她這般失態。
“素素,你快走,離開這里。”
李素素不解,離開這里,是要去哪里?
“他瘋了,他瘋了,他……”
李太后的話沒說完,神色恐慌的嬤嬤踉蹌沖了進來,“不好了,黎王帶兵打進宮里來了!”
李太后跌坐在矮榻上,蒼白的嘴唇哆嗦半晌,愣是說不出一個字來。
今日好似所有的事都不對勁,好似所有的人都不守規矩。
李素素怔怔站在原地,黎王兵變,會不會就是臨塵所說的,她父親出征之前為李家留的后路?
可是不對啊,蘇儉不是說李家的人已經回府了嗎?
就像蘇儉堅信李志忠私下還藏有勢力一般,這幾日聽臨塵分析后,李素素也覺得她父親不是心思單純之人。
但若是李家人沒有危險,這支勢力為何要暴露出來,成為黎王造反的助力?
黎王敢造反,定然是有勝算的。
可在之前,整個高陽國的人都知道黎王是沒有膽子篡位的。
哪怕是久居深宮的李素素,也時常聽李太后說起黎王被蘇儉壓制得快要喘不過氣來。
這件事表面上看是李家人雖出了牢獄,但為防蘇儉出爾反爾而投靠了黎王。
實則稍微往深了想想,是不對的。
既是能保命的勢力,李家不可能拿來搏前程,唯有將這支勢力攥在手里,李家才能在夾縫里求一條生路。
李素素從來不覺得她有多大的魅力,能令蘇儉放過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