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畢竟是一個軍功帝國,一切都是以軍事為重,曲轅犁,水車這些東西雖然也看重,但對大唐而言,終究沒有馬蹄鐵重要。
只是對徐浩來說,一萬個馬蹄鐵這樣的發明,都不如曲轅犁和水車這些東西重要,畢竟這些東西好歹還有點功德,而馬蹄鐵這些軍事裝備是完全沒有。
所以徐浩郁悶了。
“我當官又不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了功德,但我這些年供上去的東西都沒有得到功德,這簡直就是白白浪費了時間。”
馬蹄鐵,高爐和水泥都用在軍事上了,自然不可能有什么功德了,要不是用大唐的國運抵擋,徐浩說不定會得到一身的業力,而像曲轅犁和水車等造福百姓的東西,功德又只有百分之一!在徐浩看來他這幾年基本上算是白白為李世民打工了。
魏征聽到這話笑道:“你上供的東西都是用于軍事用途,怎么可能會有功德,要是你可以像李冰開鑿都江堰,鄭國開鑿的鄭國渠這樣的水利工程,造福萬民,萬民自然會感激你,這才是流芳百世,功德無量的事情。”
“水利工程,這倒是功德無量的事情,但任何一個水利工程想要的勞力都不會小,需要朝廷全力支持,尤其是陛下的支持!”徐浩道。
關中地區開發千年,水利工程也不少,要知道第一代天府之國說的本就是關中地區,秦代建造了鄭國渠,《史記》記載,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秦以富強,統一六國。
說的這么文雅,其實就是這個鄭國渠讓相當于現代100萬畝的土地成為了水澆地,畝產提升了三倍,而且因為這個鄭國渠是自流渠,所以這100萬畝土地不用擔心旱災,就靠著這100萬畝的高產田地,始皇帝滅了六國一統天下。
不要覺得這夸張,在古代除了少數沿河的土地,很少有水澆地,而且即便是沿河的土地,也要挑水,而鄭國渠是自流渠,連挑水的步驟都減少了,這極大減輕了勞動力的消耗,加上沒有旱災減產,可以說這樣一塊寶地,比其他地方1000萬畝土地的產出都要高。
到了漢代,強干弱枝中,關中地區的農田水利得到了全面發展,規模之大,效益之高,在全國均居于首位。
當時時期涇、渭、洛等水系都得到了開發,相繼建成了龍首渠、白渠、六鋪渠等大型水利工程,解決了關中地區農業發展中的干旱、土壤鹽堿化等問題,極大的促進了關中地區農業的發展,可以說一個關中支持了大漢一半以上的軍隊。
而現在到了大唐時代,因為天下亂了幾百年,水利設施荒廢了不少,加上李世民是一個戰爭狂人,每個幾年就要打上一仗,自然沒有財力來修建水利設施了。
魏征有心降低大唐出戰的頻率,鞏固關中這個朝廷的心臟,早就有興修水利設施的打算,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動水利設施的人才,而徐浩精通百工,想來會給他一個驚喜,他才會這樣問。
而現在徐浩的回答讓魏征驚喜道:“徐浩你真懂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