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白天天氣還不錯,進入夜晚之后情形大變。
天氣忽然陰沉下來,陰云閉月。
疍民果然是海上航行的好手,兄弟倆抽了抽鼻子又伸手在空氣中抓了一會,然后對視一眼紛紛搖頭:“今晚沒有雨。”
既然夜幕降臨,那他們就得生火造飯了。
下午的時候他們撈到了一些魚蝦,所以晚飯就是吃海鮮了。
疍民兄弟是此道高手,他們主動包攬了晚飯。
疍家人常年在海上生活故而多食海產,每天飲食幾乎三餐不離海鮮。
他們講究天然口感、原汁原味,不喜歡往飯菜里加辣椒、孜然、花椒、胡椒、八角這些重口味調料,頂多加點蒜蓉和蔥花來調味兒。
不過為了照顧云松等人的口味,他們做了一道疍家特色菜,叫做咸魚煲。
兩人上船的時候帶了不少東西,其中便有一片片的咸魚。
船上有肥豬肉,他們將咸魚和肥豬肉放在一起烹飪,先是大火燒湯再是文火燜煮,一道菜燒了一個時辰。
長時間的燜煮,咸魚的鹽分便滲透到了肥肉之中,而肥肉中的油脂則又將咸魚被壓制的鮮美香氣重新激出來。
兩種食材相宜得彰,確實非常適合海上的環境。
這道菜出鍋后他們沒有著急開吃,而是先祭神。
疍民多信仰南海觀世音菩薩,每當到了海上,吃飯之前必須先給觀世音上香上供。
云松看到后頗感慚愧,他對他家道祖還沒有人家疍民兄弟對待觀世音菩薩虔誠呢。
于是他便搶走咸魚煲先給道祖嘗了嘗,并誦讀了一篇《太上本愿入食經》:
“自然天廚食,吾今與加持。一粒遍十方,河沙共塵迷。饑渴永消滅,食之宴瑤池。今將與幽魂,功德不思議……”
“福生無上天尊,道祖您先請吃開動。”
其他船上如今也在吃晚餐。
海上討生活,吃飯要認真。
沒辦法,海上行船是苦差事,對體力要求極大,而且舉目四望都是海水特別枯燥,正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船員們不管是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需要一頓美食。
一時之間海風飄起,吹來的都是各種香氣。
這時候大掌舵下令,一艘艘船分別拋錨,他們今夜就要暫時停靠在這地方。
海上夜里不好行船,容易走丟。
長舟遙望四周點頭道:“古云三這個大掌舵名不虛傳,他選的地方是個拋錨的好地方,周邊海域的海底,至少十里之內沒有比這里的地勢更高的。”
大船拋錨,小船放下。
這時候船隊熱鬧起來,大家伙乘坐小船跟竄門子一樣去交際,你帶一瓶酒、我帶一斤肉,然后大家伙在一起邊吃邊吹牛。
平時船舶出海,船員們就跟坐牢一樣被困在自家船上,拋錨后的晚飯是水手們能夠擺脫牢獄困苦的唯一時機,所以他們都很熱情的去結交朋友。
但沒有人上踏浪船。
云松等人不在意,他們鍋里燉了米飯,眾人一人一大碗米飯蹲在一起吃喝。
咸魚煲味道真不錯,帶著湯汁配米飯最合適,一行人吃的眉開眼笑。
長舟也吃的很開心,他說道:“其實在海上吃飯也是有講究的,剛才我們兄弟主動做飯便是怕你們壞了講究。”
云松感興趣的問道:“有什么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