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把那件豆青釉描金蒜頭瓶送拍,手邊沒了其他要出手的藏品,可以心無旁騖的應對高考。
正式開學后,高考的氛圍越來越濃,就算不喜歡學習,也會被那種氛圍影響,認認真真的裝個樣子。
何況楊磊這群學習到快要走火入魔的人。
真就是每天除了吃喝睡鍛煉身體,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寫試卷了。
而結果更加顯著。
每次小測試,六人小組的成績都在進步,完全沒有停止的跡象,讓李艷玲以及學校領導甚至教育局的領導都倍感驚喜。
照這個節奏下去,明年豈不是要出四五六七八個清北?
楊磊幾個人的進步很小,畢竟已經是全校排名最靠前的那一批人了,每次漲個一兩三分都是進步。
但原本拖后腿的王樂瑤在楊磊幾人的灌溉下,那真是一天一進步的往前沖,很快也勉強跟上了楊磊等人的腳步,成為一個真正的小團體,雖然在六人組中還是吊車尾的,可在班級里,年級里,就是第一集團的存在。
十一月中旬,高三上半學期第一次期中考試。
考試非常嚴格,完全參考高考時的標準,包括考試流程和試卷的發放、填寫甚至結束后的估分等,就為了讓學生提前適應高考的考試模式。
考試結束,統一在班里進行估分,要登記下來和最終成績進行比對,提升學生們的估分能力。
當然,班里吊車尾的那些學生無所謂,考個二三百分估不估都一樣。
但楊磊以及那些能考到四百五十分以上的學生們卻非常重視,估分和實分差那么幾分,都會影響到填志愿的準確性,一個不小心可能就會和心儀的學校擦肩而過。
所以,在李艷玲的要求下,楊磊這些人不單單要估算出最終的分數,甚至還要把估算的過程也記錄下來,選擇題能拿多少分,填空題能拿多少分,聽力、作文、閱讀理解等等都要單獨估算。
最后要和真實考試結果做對比。
沒辦法,算唄。
寫下來,李艷玲搜走,等實際成績下來。
反正楊磊很淡定。
但第一次經歷這種場面的趙曉竹卻有點緊張,“楊磊,我,我會不會算錯了啊?總覺得作文拿不到四十分。”
楊磊撇嘴,“別矯情,也不看看你的語文是誰教的,你當我讓你每天寫的二百字小作文是白寫的?也就是時間短,再有半年,照著我給你的套路寫,甭管什么體裁什么題目,寫的再差都能拿到四十多分。”
“這不是緊張嘛,涂答題卡的時候差點涂錯。”
“所以學校想的周到,讓你這種笨家伙們提前適應。”
“……你才笨家伙。”
“不笨你就反超我一個啊。”
“哼。”
趙曉竹不說話了。
因為真反超不了。
在之前的幾次模擬中,楊磊已經把她甩開了三十多分。
六百以上的三十多分什么概念?
很可能是一輩子都追不上的差距。
等成績下來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