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不了七百了。”
“……”
“……”
“……”
一瞬間,辦公室里的幾個人都想打他。
七百分。
真敢想。
高考改制后晉省超七百分的考生滿打滿算也就那么兩三個而已。
不到七百分就感覺不妙?
那么只能考個五百多分的學生豈不是應該切腹謝罪?
李艷玲一顆心又浮上來,“多少分?”
“六百九十左右吧。”
“你確定?”
“嗯,除非語文和英語的作文會大幅扣分。”
“不會,你這兩門課還沒拖過后腿呢,”李艷玲的笑容再也抑制不住,“你打算報哪個學校?”
“清北。”
“哪個第一志愿?”
“北大吧。”
“不再考慮考慮?”
“不用。”
一般來說,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最好分三個檔次,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所有風險。
他這樣一二志愿報清北,一旦分數不達標就只有復讀重來,第三四志愿基本上沒有可能被錄取,除非運氣特別好或者有學院愿意特招。
所以一志愿填最好最心儀的,二志愿是備胎,三四志愿就是填上去做個樣子。
楊磊這樣把一二志愿填成北清的,要么是鬧著玩的差生,要么就是極度自信的尖子生。
楊磊是哪一種?
這還用問?
李艷玲也不再勸,因為楊磊有這個資格。
六百九十分的估分真就可以隨便填。
“趙曉竹你呢?”
趙曉竹估分也不低,在六百三以上,第一志愿報了清華,第二志愿報了復旦。
宋芳菲同樣在六百三以上,報了北大和上交大。
秦洋估了六百二左右,也報了北大和上交大。
馮嬌有點失誤,只敢估六百以上,報了北大和武大。
王樂瑤最膽小,說是六百左右,報了北郵和北理工。
都是響當當的名牌大學,國內最頂尖的那幾所,就算王樂瑤報北郵和北理工,也有相當強勢的專業,某些方便并不比清北差,比如說通訊和計算機。
楊磊報的是北大的光華學院工商管理。
趙曉竹則報了金融。
宋芳菲也是金融。
秦洋和馮嬌則都選了會計。
就王樂瑤選了計算機。
專業選擇這塊,楊磊貢獻了相當多的力量,或者說,他的建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因為他可以拍著胸脯說就他們學校這些老師們對個專業的了解都不如他。
他給的建議絕對是最最最實用且中肯的,而且上下限都很高,能混溫飽也適合在行業內深耕,不至于混到最后連個心儀的工作都找不到。
興趣?
說真的,絕大部分高中生哪有什么興趣愛好啊,選專業都是憑感覺或者聽別人的意見,因為都不是什么天才,也沒什么突出的天賦,還沒到需要拼天賦和興趣的高度,選最實在的就行。
楊磊這些人填完之后,李艷玲才放他們回教室,“一塊幫同學們也選選,楊磊,你懂得多,別小氣。”
“那肯定不能小氣。”
楊磊回到教室直接接管了李艷玲的工作,帶著趙曉竹宋芳菲等人幫一群同學估分、選專業,還拿起教鞭一個專業一個專業的分析學習難度、就業前景等信息,時不時的還就各個學校的優缺點做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