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先喝茶,話說老周你最近可出名了,圈子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哈哈哈。”
“晦氣,”周齊云擺擺手,“看貨看貨,忙著呢。”
“哈哈哈哈。”
笑談中,進入東屋。
東屋三間二層近二百平的房間里啥裝飾都沒,擺得全是古玩,各式各樣的都有,而且就那么擺在地上,連個塑料布都沒鋪,堪堪能落腳而已。
楊磊大致一瞅,大大小小的物件少說也得有個三兩千件。
從黃豆大小的珠子到半人高的青銅器,應有盡有。
甚至是有銘文的。
更有一套看上去挺老的明式家具。
猛地一看,都是老物件,看起來至少比地攤貨更像那么回事兒。
下手一檢測,更驚訝。
這些物件不光是看著有年頭,實際上也確實有年頭。
明清民國的都有,最次的也是五六十年代的,遠的跟不用說了,春秋秦漢的都有。
其中不少很挺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
但這和經濟價值不是一碼事兒。
通俗地講,有價值但不值錢。
就像春秋時期的陶罐,破破爛爛的畫著點圖案,在文物專家眼里價值不菲,但在古玩市場里再便宜也沒人買,若干年后可能會有人專門收集這些東西,但現在基本上是當破爛賣的。
就像大坑里的壁畫,異常珍貴,但土夫子們往往不屑一顧。
楊磊急著賺錢,也看不上這些東西。
但又不太忍心就這么流落在這里。
咋整?
當然是買回去。
不過買歸買,不能被當冤大頭宰了。
楊磊一邊看一邊劃拉,不大會兒就挑了十好幾件出來。
半個小時就全部過了一遍,挑了四十多件大大小小的老物件。
周齊云也沒閑著,挑了七八件。
多是小件,好運輸。
挑大件就得開個卡車再找倆搬運工過來幫忙了。
楊磊準備還是不太充分。
挑完后問價。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好便宜。
便宜點的三五百塊,貴點的一兩千。
當然,光頭黑胖子說的也很直接,一口價,愛要不要,不逼逼,跟古玩市場上擺地攤的不一樣。
既然這樣,楊磊也不墨跡,直接交錢拿貨走人。
順帶著幫周齊云過了過手,剔除一件五十年代左右的后仿瓷。
在吃中午飯之前返回齊云齋。
一進門,周齊云長長的松了一口氣,“老弟,和你一塊就是痛快,比去工廠里進貨都直接,話說,你給我剃掉的那個盤子什么情況?”
“后仿的。”
“啊?”
“畫工不對,是半手工的。”
“半手工?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