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北大才子——”
“石頭這兩年變化是真的大,一天一個樣兒,不光學習好,長的也越來越俊俏,猛地一看差點沒敢認,真的是個大人了。”
“來來來石頭,喝兩杯,現在不喝,以后我們可就沒機會和你碰杯了。”
“別聽他們的,石頭有正事兒要做呢。”
“……”
鬧哄哄的說啥的都有。
楊磊自然不怕生,笑呵呵的和眾人寒暄,酒也多少喝了點。
很少,真就是象征性的抿一點。
但就算如此,也沒人會說什么,相反都很開心。
至于他父母,更是忙前忙后忙到腳打后腦勺,但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和幸福簡直要溢出天際,臉上的笑容自始至終都沒斷過。
他弟弟即將讀高一,成績也已經出來,距離屯城一中錄取分數線差2分,能進,但要交兩千多塊的擇校費。
不過有楊磊這個屯成第一位省狀元,擇校費什么的根本不存在,都不用他主動開口,老校長就會把這事兒安排的妥妥的,好不好會直接把他弟弟送進優化班。
午飯是大鍋飯,典型的潞州府一帶的農村宴席,但是肉給的足,專門買了兩頭豬就掛在案板旁邊,用哪個部位就切哪個部位,吃的賊過癮。
就連楊磊這個大廚也不得不承認,這種看起來很粗獷的大鍋飯確實另有風味,是一般餐廳和廚房模仿不出來的。
下午。
鄉鎮的一二把手在村長的帶領下來了,直接給了他一個大大的紅包。
整整八萬塊錢。
鎮上五萬,村上三萬。
楊磊親自接待這些人,寒暄了好一陣還拍了照片,這才送他們離開。
第二天,李艷玲、老校長、教育局一把手以及縣府分管教育的領導結伴而來,這陣勢就很大了,還帶了記者,還是電視臺的記者,雖然只是縣電視臺的,但也算是上了電視,全村人與有榮焉,都感覺臉上有光。
這年頭,誰家要是能上個電視或者報紙,那真的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件,值得大書特書好幾年。
這次,一群人在他家里還吃了個大鍋飯,一個個直喊香。
臨走前,在攝影師的鏡頭前合影,楊磊碰這個大紅紙板子,上邊印著四個大字,“拾貳萬整”,然后還有“恭賀我縣楊磊同學榮獲今生高考理科狀元”等小字。
十二萬比之前老校長說的還要多一點,據說是縣府出了一部分,學校出了一部分,教育局出了一部分。
不過和鄉鎮上比,就顯得有那么點小家子氣了。
當然,楊磊不在意這些。
反正這些錢最后都會捐出去。
第三天,市里來人了。
這次的陣勢更大,光各路記者就有十幾個,相機攝像機好幾臺,還拉著楊磊的父母弟弟以及鄰居們做采訪,比縣里來的記者專業多了。
不過市里給的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