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艷玲閑聊的時候,老校長來了,一進門就和楊磊來了個擁抱,“真給咱們屯城一中長臉,可以,真的可以,我帶了那么多學生出來,就數你最有出息。”
楊磊呵呵笑,“校長,出版社的事兒聯系的咋樣了?”
“聯系好了,就等你簽合同,明天吧,明天他們會帶著合同去你家。”
“明天?”
“對,必須是明天。”
“有省里安排的采訪?”
“嘿嘿嘿,對,不光電視臺,還有幾家紙媒,甚至有中青報的記者,這么大的場面,能錯過么?”
“不能,必然不能啊,”楊磊也興奮起來。
省級電視臺、紙媒外加中青報,這樣的陣勢,想想都令人激動,哪怕他是重生者,也不例外,因為重生前的他最輝煌的時候也沒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在06年,這真的是只有極少數人才有的待遇。
而且這個時候的傳統媒體還是主流,不管是電視臺還是報紙,只要能在上邊露面,那就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觀眾會關注到他的存在。
抓住這個機會打個廣告,他的書就不缺銷量。
每年的高考生都在一千萬左右,而且越往后越多,每十人購買一本,就有**十萬的銷量,就算每個班級購買一本,按照一個班級五十個人計算,那也是二十多萬的銷量。
只要在往后的日子里每年更新一點內容,這本書就能給他賺到上百萬的利潤。
所以,他比老校長更想抓住這個機會。
最好在記者們的見證下簽下出版合同。
這又是一個雙贏的好事兒。
楊磊做了廣告。
媒體得了噱頭。
當然,肯定要送記者們一些好處,也就是紅包。
之前來的記者就全都有,名義上是沾沾喜氣兒,實際上紅包里面都是至少二百塊錢的現金,這紅包在娛樂圈里都不算少了。
這也是縣里市里那些媒體可勁兒幫他揚名的主要原因。
有好處的事情誰都愿意去做。
包括楊磊。
比如說招待那些亂七八糟的訪客。
沒好處的,楊磊能推的都推了。
剩下的都是實在推不掉或者對他有用的那些。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真要來者不拒的招待,他這個狀元郎到開學都閑不下來。
若干年后那些閑人都能驅車上千公里去看一個做拉面的糙漢子。
換做他這個話題性十足的省高考狀元,看熱鬧的閑人們不得把這個小山村擠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