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也有點小家碧玉的感覺。
連中年婦女也挺板正的,底子挺好,年輕時候應該挺漂亮,現在也不丑,不過穿著打扮很土氣,一看就是剛進城的農村婦女。
楊磊掃了一眼問:“都會開車嗎?”
三個人齊齊搖頭。
一旁的王嬙幫腔:“學個駕照也不難,一邊干活兒一邊學,很快就拿到手了。”
這時,中年婦女低聲道:“我,我會開拖拉機。”
“哦?什么樣的拖拉機?”
“三輪和四輪都能開。”
“技術怎么樣?”
“秋收春種都是我開著下田,我們那還全都是山路……”
“老家哪兒的?”
“貴省,烏蒙市。”
“剛來首都?”
“嗯。”
“一個人?”
“還有我男人。”
“他呢?”
“住院。”
“什么病?”
“尿毒癥。”
“兒女呢?”
“倆閨女,都在老家他伯伯家住著。”
得,又是一個不幸的家庭。
貴省那地方,現在可窮得很,還沒怎么開發,又是烏蒙市,雖然號稱是貴省第二大城市,但真的太偏僻了,山也太多了。
山多地少,除了有城市戶口的那些人,剩下的大多還都掙扎在溫飽線上。
一點也不夸張。
重生前的那一年,楊磊曾經資助過一個公益項目,主要資助對象就是那邊山區里的貧困家庭,因為衛生狀況差,所以那邊山區的中老年人多有各種惡疾,而且多是因病致貧,雖然國家政策讓他們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但碰上那些連城里人都望而生畏的大病以后,基本上就只有在家里茍延殘喘這一條路了。
至于留守兒童什么的,更不用提,一直是個頑疾。
不過他也沒有說別的,“說說你們的特長吧,尤其是做飯這塊。”
“我接受過培訓,什么菜都能做。”
“家常菜都沒問題,還做得一手好面食和面點。”
“我在寨子里時,紅白喜事兒都是我掌勺,就,就是口味偏辣……”
說自個兒是村里掌勺的那位,自然是中年婦女。
不過也正常。
在北方,一般來說村里有事兒時掌勺的多是男人。
但在貴省,女人卻相對偏多一些。
嗯,至少在楊磊的印象中是這樣的,網上也經常可以看到云貴地區的女人背著孩子在灶臺前忙活的圖片和視頻。
楊磊隨后又問了一些簡單的問題,盯著三個人挨個兒看了幾秒鐘后點點頭,“行,我心里有數了,一會兒還要去學校,就先不聊了,有消息回頭再說。”
一旁倒茶的王嬙聞弦知音,笑著對三人道:“那咱們就先回去等消息吧,楊總還是學生,確實該上課了。”
然后又對楊磊道:“楊總,那你先忙,我帶她們回去,你啥時候有空了再找我,隨叫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