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四萬億計劃還沒開始。
但基建這塊的大方向早已確定,趙愛清這些人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用某雷老板的話講,就是站在風口上的豬。
敢想敢干就能賺錢機會一直有,從改開起一直到楊磊穿越,這樣的機會一直存在,雖然行業在變,但只要找準風口,真就是隨隨便便就能賺錢,不管是大錢還是小錢。
早之前就不說了。
就現在,做房地產的真就是遍地撿錢。
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是一個風口,不管是做電商還是做網站開發這些,同樣跟撿錢差不多,只是門檻要稍微高一點點,得懂互聯網思維。
再往后,就是移動互聯網這塊,不管是做app開發,還是做移動互聯網內容生產,同樣是撿錢。
還有比特幣這種理財神器。
哪怕是做b2b投資理財,只要能在監管到來之前成功抽身跑路,同樣可以發家致富。
再往后的機會依然不少,不管是新能源還是線上線下的互聯場景,都有普通人入局的機會,雖然門檻是越來越高,但機會始終是機會,實際操作難度并不大,就三個要素,瞅準機會,敢想,敢干。
趙愛清這些人就是政策的受益者,是一群站在風口上的豬。
楊磊這么說趙愛清,趙愛清偏偏還真沒辦法反駁,因為事實就是這樣。
光想吃肉不想挨打?
哪有那樣的好事兒。
趙愛清無話可說,半響后才問:“那老弟你覺得做家裝能賺錢?”
“當然,投資不就為了賺錢嗎?”
“賺得比房地產還多?”
“你是搞房地產的,和做裝修的沒少接觸吧,你自己說說看。”
趙愛清認真想了想,“以前還真沒有注意過這事兒,畢竟我們一般只賣毛坯房,你這么一說,利潤還真不低,但問題在于家裝這個行業太特殊也太復雜,賺錢是賺錢,但想要擴大規模卻有點難,很難像正規建筑隊一樣召集一大批成熟的裝修工人,適合比較靈活的游擊隊模式。”
換句話說,這玩意兒是賺錢,但并不適合大規模地發育,因為裝修這塊的個性化太強,要根據房屋格局、樓層、雇主要求等因素靈活施工,而且不同工種的進出場時間也很講究,得配合好才行,具體施工細節也相當繁瑣。
規模小點的時候還好說,很容易掌控。
一旦規模擴大到幾千幾萬人,上百甚至上千支裝修隊同時動工,那管理難度真不是一般地高。
所以哪怕在十幾年后也沒有出現那種壟斷性的家裝巨頭。
說白了,這行業不適合模塊化疊加式發展,發育速度和操作難度都很高,一旦體量成長到一定規模,就不太適合擴張了,繼續盲目擴張概率會失控。
最最最重要的是產品質量這塊。
家裝行業的產品質量沒有具體標準,全看買家需求和心態,每一家都是不一樣的,這就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