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當然是烤鴨。
現烤現切。
被當作噱頭的刀工,其實也就那樣。
沒見過世面的普通人可能覺得挺厲害。
但在楊磊眼里真就啥都不算。
如果非要評價。
楊磊只想說四個字——華而不實。
味道嘛,倒也還可以,鴨子是新鮮出爐的,而且是剛出爐的,但是吧,等廚師把鴨子片好裝盤再送到楊磊和徐靜跟前的時候,就涼得差不多了。
不能說全涼,至少沒那么熱乎了。
而烤鴨這玩意兒本身就油,滾燙著吃的時候還好,稍微一涼,那口感……
反正楊磊就象征性地吃了幾口。
徐靜見狀有點不好難為情,“真不好意思,我,下次再不來了。”
楊磊笑,“跟你出來,吃什么都無所謂,”然后正色問:“說說你遇到的難題吧。”
徐靜也認真起來,“我這幾天一直在招人,人是招了不少,但現在……”
“不知道該怎么分錢了?”
“你怎么知道?”
“我對家裝并不是一無所知,相反,我知道的可不少,不然也不會投這么多錢進來,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和調查。”
楊磊大言不慚道。
但實際上,他調查了個屁啊。
就算調查,也只是象征性地查了一些基本性的東西,比如說國內有哪些家裝龍頭企業、行業平均凈利率這些,準不準確都不一定呢。
但畢竟是重生回來的,重生前做過裝修,當時為了找個性價比高的裝修公司,跑了不少地方不說,某音上還刷了好幾個月的短視頻,在大數據的推薦下,他看過的短視頻內容覆蓋了家裝行業的幾乎所有流程。
某音嘛,懂的都懂,自從有了某音,就算是從沒離開過縣城的農村婦女也能和你大談特談互聯網及經濟和人性心理學,個個都是全能全知的存在。
楊磊也不例外。
至少,他刷短視頻好幾個月的收獲足以應對徐靜的絕大部分問題。
再結合徐靜目前所處的狀況,猜到徐靜遇到的難題,真不難。
徐靜可不知道這些,見楊磊信心十足,急忙問:“那怎么解決?”
楊磊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問:“你招了多少人了?”
“一百多。”
“這么少?”
“這,這還少?”徐靜愕然,“一百多人包含大部分工種,同時施工可以接至少三十個活兒了,滿京城都找不到幾個超過百人規模的家裝公司。”
楊磊搖頭,“格局小了,姐,我投那么多錢可不會滿足區區一百來人的規模,不說上千,有五百人以上的團隊,才對得起我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