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楊磊就在周齊云店里碰到過類似的情況。
他和周齊云喝茶聊天的時候店里來了一對二十來歲的小青年,說是要給爺爺買個生日禮物,最好是瓷器,周齊云看兄弟倆還挺有孝心,耐著性子費力吧唧地給兄弟倆介紹了一大堆,結果最后一問預算,兄弟倆就八百多塊錢。
在其他地方,05年的八百塊錢真不算少,能買一套輕奢品做生日禮物。
但在古玩店里……
周齊云捏著鼻子拿了一只民國的青花盤子給兄弟倆。
這也就罷了,最絕的是兄弟倆臨走時來了一句“包不包退?”
差點把周齊云的鼻子給氣歪了。
花了大半個小時的時間,把楊磊這個好朋友晾在一邊,費盡口舌又受盡憋屈,最后才八百塊入賬,刨去五百二的直接成本和其他間接成本,最后凈賺也就幾十塊錢……
最關鍵的是還浪費了周齊云的一番好心。
本來目的是看兄弟倆有孝心,想做個好人成全一下,結果最后不賺錢不說還被迫吞了一嘴的蒼蠅。
當時周齊云的臉色別提多難看了。
所以,絕大部分古玩店真不怎么待見楊磊這樣的小年輕。
也因此,這家店的歪嘴小掌柜能主動招呼楊磊譚佳穎兩個人,真的很熱情了。
人家熱情,楊磊自然不能失禮,笑呵呵地回了一句,“隨便看看,挑點順眼的,老板你先忙著。”
“好嘞,慢慢挑,店里都是好東西。”
楊磊伸手在最外邊的一個粉彩盤子上摸了一把。
是好東西。
民國時期的細路活兒,綜合評級還是c級,估值也超過了一萬塊。
擱外邊,絕對算得上小精品。
可惜在楊磊眼里,就稍微差點意思了。
在地攤上,他都只收b級和b級以上的好東西,來了古玩店里肯定不能降級啊。
譚佳穎說得很明白,弄點上檔次的珍品,而不是萬把塊錢的普品。
所以,他微微搖頭,縮手接著看另外一件。
一旁的歪嘴小掌柜眼睛亮了,“小兄俤,要不來這邊看看,這邊的更好。”
看,這就是行家之間的默契。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不用開口,一個小動作一個小眼神就能證明很多。
歪嘴小掌柜就是這樣,一看楊磊的動作和神情,就大致明白了楊磊的實力,經濟實力和鑒定實力,所以直接開口讓楊磊去看里面的東西,坦蕩直接。
這樣的交流方式才是正經玩古玩的人最喜歡的。
所以,楊磊也笑道:“店里的好東西不少啊。”
“我家三人都是做這個的,不是我吹,在瓷器這塊,在這個市場里,我家都是數一數二的。”
“原來還是個瓷三代,失敬失敬。”
“哈哈哈,這個說法有意思,小兄俤看樣子也不是一般人吧,剛才那一伸手就把我驚到了,哪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