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方向呢?”
“也有了一點眉目。”
“哦?說說。”
楊磊還真有點詫異,他之前把鄧玉欣撈出來就沒再管,最多偶爾發個消息簡單聊兩句,也根本沒再提開公司的事兒。
沒想到這女人竟然一直在悄悄地準備,連業務方向也弄差不多了。
鄧玉欣咽了一口口水,認真道:“磊哥,在娛樂圈只有三種公司能活得很滋潤,第一種就是全能型的巨無霸,比如某誼,要錢有錢,要人脈有人脈,要資源有資源,掌握著大量優質藝人和部分頂級導演、編劇、制片人,更有各自的播映渠道,可以自產自銷,在圈內基本上可以橫著走。”
“嗯,第二種呢?”
“第二種就是純粹的經紀公司,自己不做生產,但有眼光,可以挖掘和培養大量優質藝人并且可以給旗下藝人找到合適的資源。”
“第三種呢?”
“第三種就是做內容的公司,不管是做內容生產還是內容銷售,也都可以在行業內輕松站穩腳跟。”
楊磊想了想,還真挑不出毛病來。
娛樂圈嘛,說穿了依然脫離不了常規的商業規律,無論多么花里胡哨的概念和說辭,本質上還是生產和銷售,和徐靜的家裝公司沒啥區別。
不過產品不同罷了。
文娛圈里做的產品是小說、音樂和影視劇。
銷售也不過是通過電視臺、電影院、互聯網等媒介直接賣給觀眾,和超市里賣的那些商品也沒什么區別。
所以,說來說去,最重要的還是生產資料、生產工具、產品、銷售渠道等幾個環節。
明星藝人就是生產工具。
產品就是音樂、影視劇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明星八卦。
銷售渠道則是廣播電視、院線以及互聯網等。
只要抓住這幾個環節中的某一個,就能在行業內生存下去并且活得比較滋潤。
鄧玉欣能說出這么一番話,倒也看得透徹。
所以,他直接問:“那你想做哪一種?”
鄧玉欣搖頭,“這取決于磊哥你的野心有多大,如果只是想賺點錢,哪一種都可以,隨便養幾個二三線的小明星,一年下來都能賺個大幾千萬,可如果想有一定的影響力甚至號召力,單純的經紀公司就要差點意思,至少要具備自己能做大制作的能力,最好掌握一定的銷售渠道。”
“難度很高吧?”
“是……”鄧玉欣點頭,“挖掘和培養明星還有一定的規律,顏值高身材好再加上適當地炒作,出名就不難,如果還有一定的實力能拿出還算過得去的作品,就能混個三線甚至二線,但做內容,這真得看命,多少導演認認真真用心拍攝的作品別說火,放出去連一點水花都濺不起來,每年上映的電視劇和電影有很多,但實際上被斃掉的更多,多得是花錢了拍攝了制作了結果最后無法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影視劇,浪費的錢何止幾個億?”
“就一點辦法也沒嗎?”
“也不是,有個好辦法。”
“說說。”
“請大導演,大明星,搞大制作,雖然也有可能虧本,但至少不會虧得默默無聞,相反還能在圈內圈外混個眼熟,為以后做鋪墊。”
楊磊懂了。
砸錢。
其實不用鄧玉欣說這些他也明白,畢竟是重生者,這些看起來挺高大上的理論知識,在他重生之前的互聯網上早就爛大街了,票房吧里隨便拉個吧友出來都能講得頭頭是道。
但問題在于,該砸多少錢?又該怎么砸?砸哪兒?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