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想了想,點點頭,“道理是這個道理,當初發那么多錢,給那么好的待遇,也是奔著這個目的去的,可我沒想到效果這么好啊,這才初六而已就四百多號人了,等過了十五,來個五六百人應該不成問題吧?”
徐靜點頭,“不你說的嗎?奔著一千人搞,規模越大越好。”
楊磊無話可說。
他的話是這么說的。
但膨脹這么快,依然讓他有點心驚肉跳,總有一種隨時會失控的危機感。
一千民工啊,還是在首都,這要是有點意外,他可能沒大事兒,但徐靜這個法人指定要被追責。
想到這里,他深吸一口氣,嚴肅道:“擴張沒問題,但管理一定要跟上,靜姐,消防、餐飲、住宿、通勤這些都抓起來,絕對不能出現群體性的安全事故,另外,管理也必須跟上,尤其是施工安全這塊必須嚴格執行,咱們擴張這么快,必然會引起競爭對手的忌憚和反撲,不出問題還好,一出問題,同行們絕對會煽風點火落井下石把咱們徹底弄死。”
徐靜使勁點頭,“管理體系基本成形,你說的監督部門也有了模樣,只是細節還需要完善。”
“有困難嗎?”
“沒有,”徐靜咬著牙否認。
但明顯地言不由衷。
不過徐靜這么說顯然是不想讓楊磊插手,想自己解決。
楊磊也不勉強,畢竟在當初就說過了,他不插手公司的日常管理,就算插手,也是幫忙性質。
當然,隨著倆人的關系越來越親近,這一項權限只會越來越模糊,等倆人變成一家人以后,有沒有這條款都無所謂了。
而且徐靜確實需要更多的實踐來提升管理能力,總不能一直讓他幫忙。
但就算如此,楊磊還是免不了要叮囑幾句,把需要重點注意的細節特意強調兩遍,免得徐靜忘掉或者忽略,真出問題的時候就晚了。
等楊磊準備離開的時候,徐靜才難為情地說道:“石頭,錢不夠用了。”
“差多少?”
“照目前這個趨勢,至少還得五百萬,至少,食堂宿舍都得擴建,通勤車和施工設備也得繼續補充,還沒算工人工資,如果施工方拖欠工資,到時候咱們還得墊付,而且咱們不止有基本工資和獎金這些,還有社保和五險一金,幾百號人累加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
徐靜說到這里,小心地問:“會不會影響你的投資計劃,要不,適當地放慢擴張速度?”
楊磊果斷擺手,“不,按照原計劃擴張,而且咱們也不用局限于首都一地,準備好開分公司的準備。”
“這么快?”
“不快,準備工作很復雜,選人、選地、市場調查都不好做,選人一定要選靠譜的,選地主要是選擇據點城市,最好是那種一座城市可以覆蓋周邊若干城市的那種,市場調查就更不好做了,必須實地、深入考察,而這一系列準備工作難免要和當地的同行產生沖突,所以,選人非常非常重要,明白我意思吧?”
徐靜想了想,點頭,“以自我培養為主,招聘和挖角為輔,對吧?”
“沒錯,這個思路很對,而且你喜歡上一線,多觀察一線的工長和老工人,那些做事兒穩妥性格穩定且具備良好的交際能力的,基本上都可以重用,至少可以負責一個區域內的一線施工工作,簡單講,就是管生產的領導。”
徐靜點頭,“我記下了。”
“還有其他問題嗎?我一塊給你解決。”
“有,而且也是大問題。”
“說。”
“咱們擴張這么快,目前接的活兒可能撐不過半年,咱們終究要自力更生,對吧,我覺得之前制定的宣傳計劃可以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