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的運營中,收支不一定非要多平衡,只要有現金在流動就算一家健康的公司,最終的盈利多寡,就看財務怎么記賬。
記賬周期前后錯開那么半個月,盈利狀況就大不一樣。
所以,只要有持續的現金流入,徐靜家裝就不會出問題,周期長點那根本不算事兒。
跟那些搞地產的相比,徐靜家裝的情況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想想某大的貸款和外債額度,能嚇死個人。
當然,體量不同,經營理念也不一樣,沒啥可比性。
徐靜家裝要實實在在的養著這些施工工人,但大部分地產公司都沒有多少員工,除了銷售就是公關,地是貸款買的,貸款是空手套白狼套的,房子是建筑公司墊錢蓋的,物業有專門的物業公司負責,只要起步,就能無限的套圈套圈再套圈,規模越大,底氣也越足,反正人家老板肯定早就賺到盆滿缽滿,真出了問題,還有國家在下邊接著。
但徐靜家裝這種需要干活兒的企業真不能那么玩,有個風吹草動,這么多工人以及工人后面的家庭都要跟著遭罪。
所以,在楊磊的計劃中,徐靜家裝的經營模式遲早要變革,不過變革也是以后的事情,現在的首要目的就是擴大規模占領市場。
也因此,他花錢的時候一點也不心疼。
遲早會賺回來。
這一點,他還沒有和徐靜商量過,怕徐靜一時間接受不了。
隨后的幾天,楊磊進入了工作狀態,在各個公司來回跑,包括行者體育和悅動體育這兩家新公司,當然,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徐靜家裝這塊。
畢竟,徐靜家裝的盤子最大,擴張速度也最快,工人數量也最多,面臨的局勢也最復雜,一個不好,真有可能崩盤。
直到正月十二,他接到譚貴青的電話。
電話里,譚貴青恢復了自信,“楊總,談談?”
楊磊挑眉,暗自揣測這個小子的意思。
難不成有了更完善的計劃?
還是找到了所謂的核心競爭力?
不然憑啥這么自信?
這么想著,語氣平淡的“嗯”了一聲,也不征求譚貴青的意見,直接定下時間地點:“今天中午,老地方見。”
掛上電話后,打電話給王樂瑤,“瑤瑤,換衣服好好打扮打扮,一會兒跟我去見譚貴青,那小子不知道搞什么貓膩。”
然后開車回四合院接上王樂瑤,一邊開車一邊問:“你聽到什么小道消息沒?”
王樂瑤搖頭。
“行,待會兒到了地方還像上次那樣,別說話,認真聽,尤其是技術這塊,全靠你了。”
王樂瑤認真點頭,小臉緊繃,顯然很緊張。
楊磊見狀輕輕地捏了兩下,“別太在意細節,核心邏輯層面沒問題就行,摳細節是以后的任務。”
到會所時,譚貴青還沒到。
楊磊看了看手表,十一點整。
按理來說,譚貴青應該比較著急才對,就算不提前,也不能遲到。
王樂瑤見狀,小聲問:“磊哥,要我催催他嗎?”